跳至主要内容

我不想裝你的 App

·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資訊

這篇貼文也被同步到了筆記區。

我最討厭的三樣東西:蚊子、蟑螂、餐廳的手機 App。

以下是真實故事。那天,我決定去一家我還滿喜歡的餐酒館吃飯(不想黑這家餐廳,就不說是哪一家了),我是這家餐廳的會員,已經累積了不少會員點數,想說這次去可以用點數來換些東西。

當我表示要使用點數時,服務生告訴我需要下載他們的 App。我心想:「我訂位的時候已經有留名字、手機資料,你們知道我是誰,我的會員資料(包含我現有的點數)都在你們的資料庫裡,為什麼還要我下載 App 呢?」

(正確的作法:讓服務生直接跟我說「先生你現在有 xxx 點數」,給我一張 Menu,列出所有可以用點數兌換的餐點;接著我告訴服務生我要換什麼,你在後端的資料庫直接把我的點數扣除。這樣不是很簡單嗎?)

現實的我還是屈服了,我下載並安裝了他們的 App。接下來的過程更是令人抓狂:

  • 我必須在 App 當中「一次選擇一個」想要的餐點
  • 點進去,等到那個餐點的頁面讀取完
  • 按下「兌換折價券」的按鈕
  • 它跳出「兌換成功」,按確定
  • 跳出回到餐點清單的主畫面,重複以上的步驟

我那天換了六樣東西,所以以上的步驟要重複六次。

這就算了,等到結帳的時候,情況變得更糟。我必須站在收銀台前,一張一張地出示這些電子折價券,讓收銀員逐一掃描。(按進去個別頁面,掃描完退出回主畫面,然後按進去另一個)

當我們換到第六個餐點時,收銀員告訴我:「先生,你的凱薩沙拉有加雞肉,但是加雞肉的這個部份不包含在折價券裡面。因為點餐的時候,我們沒有把『凱薩沙拉』和『雞肉』分開打,造成點數不能換;所以我們現在要整張單退掉重打!」

然後,她重打這張單之後,我們又從第一個餐點開始,按 App 進去折價券頁面、掃描、退回主畫面換下一個……就這樣,我在收銀台前足足站了 20 分鐘才結完帳。

如果你是一家餐廳,以下是一些為什麼你不該用 App,或至少不該強迫我用 App 的原因:

  • 我不一定有帶手機(誰規定吃飯應該要帶手機?)
  • 就算我有帶手機,我不一定想要拿手機出來(我是來吃飯,不是來滑手機的)
  • 就算我拿了手機出來,我的手機不一定有電
  • 我的手機跟你的 App 不相容(誰叫你要用 Google Play Services)
  • 我不想安裝我不信任的軟體到手機上
  • 我不想下次吃飯時,還要下載 300 MB 的 App 更新後才能點餐
  • 我在趕時間
  • 我不想註冊帳號、輸入一些沒有必要的資訊(你要知道我的手機號碼和 E-mail 做什麼)
  • 你的 App 介面設計很爛、Bug 很多
  • 你的 App 跟結帳系統整合得很爛
  • 你的員工也很討厭你的 App

Wiwi 的鍊金工房

·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資訊

這篇貼文也被同步到了筆記區。

開始接觸《鍊金工房》系列的契機是因為,當時玩完《異度神劍 3》和《Persona 3/4/5》之後,覺得意猶未盡,想要找更多作品來滿足我的 JRPG 癮。然後看到網路上大家對《鍊金工房》系列有還滿不錯的評價,就決定嘗試看看(最主要是因為 YouTuber 小貓奈奈的這個影片),我是從完全不知道鍊金工房是在幹嘛的情況下入坑的喔!

結果!!整個一試成主顧!!

玩完一個作品之後還想再玩下一個,完全不會膩,整個變成鐵粉!到我寫這篇文章的現在,我已經玩完幾乎所有近代(2012 年以後)的鍊金工房本篇作品了。

這篇文章我要嘗試跟大家無雷「介紹」一下這個系列。只說是「介紹」而不是「推坑」的原因是,我覺得《鍊金工房》並不是像《Persona 5》或是《薩爾達傳說》這樣大眾的遊戲,這是需要看頻率的。頻率對的話你會超喜歡;不對的話大概一下子就會玩不下去。你看完我的介紹之後,應該就比較可以知道你的頻率對不對了。

《鍊金工房》是什麼?

先從大方向開始講,鍊金工房是很標準的日式角色扮演(JRPG)遊戲,也就是說它有一個從頭到尾的劇情。

鍊金工房系列中每一個作品都可以算是一個獨立的故事,每部作品名稱都叫做《XX 的鍊金工房》(XX 就是女主角的名字)。雖然有一些作品當中的角色和世界觀有些會有點連貫,但不管你從哪一個作品開始玩,也不太會有看不懂劇情的問題。

每個故事的共通之處,就是主角是一個少女鍊金術士(只有少數例外),然後主角跟她的朋友會一起經歷一個奇幻冒險:有些是你需要調查一些遺跡,有些是你要拯救一個村莊,有些是你不小心進到了異世界……等等的。在冒險過程當中,你就會需要運用「鍊金術」來解決各種問題。

《鍊金工房》吸引我的點

以上劇情聽起來好像很一般般對不對?還真的是很一般般。

但是《鍊金工房》最吸引我的點,並不是它的遊戲設計有多好玩、劇本有多神,而是它整個遊戲的「氛圍」。如果要只用兩個字來形容《鍊金工房》的氛圍的話,就是「快樂」。

鍊金工房裡面的一切都很快樂、很正面、很療癒。這並不是說它的劇情很爛或沒有轉折喔。它裡面還是有反派,主角們也會遇到危險或挫折之類的;但是裡面的角色總是都可以抱持著很正面的想法去解決問題。在冒險之外,《鍊金工房》當中也有非常大量的日常劇情,角色之間的互動也都很有愛。

說到角色設定,我覺得也是鍊金工房最近的作品很強的點。鍊金工房裡面的女生角色每一個顏值都很高(幾乎啦),非常賞心悅目,就像每天看到我老婆一樣。尤其是萊莎出現之後,她火辣的身材加上有名的蜜大腿更是讓整個系列大爆紅;雖然我個人並不是特別偏好像萊莎這樣身材的女生啦。

主角群當中每一個角色的戲份都很多,多到你好像每天都會跟他們見面聊天這樣。除了主線劇情之外,劇本中有非常大量的瑣碎小事(但大部分是溫馨的)劇情。例如:主角看到另一個角色好像悶悶不樂的,後來才知道對方是因為想到冒險結束之後,大家就要分開了而覺得很傷心。於是,妳就決定要回鍊金工房做一個小紀念品送給對方之類的。

如果要以動畫來比喻的話,如果你是會喜歡看《幸運☆星》、《搖曳露營》或是《冰菓》之類的日常系動畫的人,那麼你很有可能會喜歡鍊金工房的劇情,甚至你還會覺得它的劇情非常感人。但如果你是喜歡黑暗一點的、懸疑、緊張、曲折的劇本,那麼你應該會覺得鍊金工房的劇情很平淡無聊。

美術跟音樂風格的話,大多也都是走高彩度跟輕鬆快樂路線。3D 畫面跟 2D 插畫都非常漂亮。遊戲操作介面設計水準也很高,字體選用等等的都很棒。我是玩 Switch 版本,程式跑得都很順、沒有什麼 bug,讀取時間也都算是可以接受。

《鍊金工房》怎麼玩?

說完了整個系列的概論,接下來我要說《鍊金工房》這個遊戲本身在玩什麼。

整個遊戲的主軸是用「鍊金術、探索、採集和戰鬥」,來貫穿整個劇情。所謂的「鍊金」,就是你先去外面收集材料,回到工房之後把材料丟到一個鍋子裡面攪一攪,就可以做出一個新的東西。遊戲裡面幾乎所有的東西都要自己做,這包含主角的武器、裝備、飾品、炸彈、補給品,或者是各種劇情需要的物品等等。

如果你玩過像《薩爾達傳說》這樣的遊戲,你知道在路上到處都會有東西可以撿;例如你可以摘花、抓魚、採香菇之類的,然後找到一個鍋子就可以煮來吃。鍊金工房也很像這樣,但是是超級加強複雜版。 鍊金術士也可以出門去摘花,但是你摘到的每一朵花都是特別的;有一些花的品質比較好,有一些花有火屬性、冰屬性、風屬性等等;有一些花會附帶一些功能,例如說當成材料做出來的東西可以增強體力、或是增加速度等等。

走在路上發現有一個草叢,沒有辦法用手摘怎麼辦呢?我們就會需要一個割草鐮刀。但是想要做割草鐮刀,就要先去收集木材、金屬、動物的骨頭等等的原料。同樣地,每一片木頭、每一片金屬又都有自己的屬性和品質,你可以花很多時間去找到最好的原料。用越好的原料做出來的工具,又可以採到品質更好的原料。

其他的東西也是一樣。例如:

  • 要做一件衣服,就會需要布料;但是要做布料,會先需要有線;要做出線,可能就要先去採可以當作線的植物,或者是打一些怪獸來得到毛皮。
  • 想要做武器,要先有金屬塊;要做金屬塊,要先有金屬礦;但是要能夠收集高品質的礦石,得要先做一個可以打碎礦石的斧頭或鎚子;要做鎚子,又必須要先有 XXX 等等。
  • 在路上看到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過不去,就回家做一個炸藥把它炸掉。
  • 如果有個地方的入口在水底,就做一個潛水裝置潛下去。

就是這樣不斷地到處去找東西,然後拿回家製作。而且這個製作東西的系統,在每一個作品中也不太一樣,總之它可以非常地複雜、有非常多變化。

我最開始玩的大概前十個小時,都還搞不太清楚我到底在做什麼,就是材料隨便丟進去亂做,所以出來的東西都很爛。但是一旦搞懂鍊金系統之後,就會開始覺得非常地好玩、很有深度。

至於探險的部份,每一個遊戲也都有各自的要素。例如:

  • 在《萊莎的鍊金工房 2》,你會拿著一個羅盤,那個羅盤可以感測一個地方殘存的記憶。你要拼湊那些記憶,去了解這個地方以前發生過什麼事。
  • 在《蘇菲的鍊金工房 2》,你會得到一個可以操控天氣的魔法石。如果有一個湖無法渡過,你可能可以控制天氣先讓它下雨,讓湖的水位變高,之後再叫它下雪讓湖面結冰,這樣就可以走過去。

總之這個遊戲設計的非常有深度、內容非常多,真的不是單純可愛美少女賣萌的遊戲而已。

系列作的超短評

以下我把我有玩過且通關的作品,做個非常短的介紹和超主觀的評論。

  • 愛夏的鍊金工房(2012):主角愛夏的妹妹,在有一天出門採集草藥時失蹤了,然後她遇到一個態度很差的大叔,大叔明明就知道怎麼救她妹妹,可是卻一直不告訴愛夏。這個劇本有太多可以吐槽的地方了,而且遊戲有設定必須在(遊戲中的)限定日期內救到妹妹,遊戲體驗普普,不太適合作為入坑作。

    (劇本:3★ | 遊戲:3★ | 女主可愛度:4★)

  • 愛絲卡 & 羅吉的鍊金工房(2013):這一代是雙主角,你可以選擇男主羅吉或是女主愛斯卡;羅吉和愛斯卡是一起進到政府機關工作的新人,兩人要一起為所在的部門努力工作,幫老闆解決問題。劇本很棒,兩個主角的互動超級可愛,愛斯卡根本完美女友!遊戲在介面設計、美術、音樂等等都比前作優秀許多。

    (劇本:4.5★ | 遊戲:4★ | 女主可愛度:5★)

  • 夏莉的鍊金工房(2014):這個作品也是雙主角,你可以選擇想要解決家鄉旱災問題的夏莉絲提拉,或是開心地每天撿垃圾的夏露羅蒂,兩個女主的暱稱都叫做「夏莉」。當兩個夏莉相遇時,會發生什麼火花呢?兩人會如何相互扶持一起完成夢想?

    (劇本:4★ | 遊戲:4★ | 女主可愛度:4.5★)

  • 蘇菲的鍊金工房(2015):蘇菲發現了一本會說話的書,書的名字叫做普拉芙妲。蘇菲能不能讓自己的鍊金術變厲害,成功讓普拉芙妲變回人類呢?雖然蘇菲是《鍊金工房》全部的女主角當中我最喜歡的,但這個作品也是我覺得遊戲程式和角色設計最差的;在 Switch 上有些場景的 Frame rate 有點可怕,而除了蘇菲以外的主角群,有些甚至我會覺得畫得……怪怪的?

    其實我沒有到非常推薦本作,但因為《蘇菲》跟後續的《菲莉絲》和《莉迪 & 蘇瑞》在世界觀和時間軸上是連續的,為了劇情的完整,還是可以玩一下這個作品。

    (劇本:3★ | 遊戲:2.5★ | 女主可愛度:5★)

  • 菲莉絲的鍊金工房(2016):菲莉絲是一個住在礦業村落,從來沒踏出過村莊大門的宅女,她好想要去外面的世界自在亂跑啊!直到有一天,她發現了鍊金術,就跟爸爸說:「我要出門去考證照!」,爸爸告訴她一年之內沒有考到就給我回來,於是菲莉絲終於就可以出門了。她究竟能不能考到證照呢?

    (劇本:3.5★ | 遊戲:4★ | 女主可愛度:4.5★)

  • 莉迪 & 蘇瑞的鍊金工房(2017):莉迪和蘇瑞是雙胞胎姊妹,她們的媽媽過世了、爸爸又很廢,所以兩人只好經營鍊金工房養爸爸。有一天,她們發現自己居然有進到「畫中世界」的超能力?她們最後能不能讓鍊金工房變成首屈一指的等級,以及想要再次見到媽媽的心願能不能實現呢?

    這個作品的劇本又溫馨又有創意,音樂、美術、角色設計都很優秀,大推!

    (劇本:5★ | 遊戲:5★ | 女主可愛度:5★)

  • 露露亞的鍊金工房(2019):露露亞撿到了一本神奇的書,這本書上的字只有她看得到,每當她遇到困難時,書本就會自動提示她如何使用鍊金術來解決問題。為什麼會有這本書?這本書的目的是什麼?後來露露亞的家鄉遇到了困難,如果她不趕快修復一個古老建築,整個村子可能都會被掩埋,這又跟神奇的書有什麼關係?

    (劇本:4★ | 遊戲:5★ | 女主可愛度:4.5★)

  • 萊莎的鍊金工房 1、2、3(2019、2020、2023):萊莎三部曲的故事是從萊莎在小村落中與朋友們一起成長開始,描繪了她初次接觸鍊金術的經歷。隨著劇情推進,萊莎和她的好朋友們經歷一次又一次的冒險,探索越來越遠的地方,完成越來越具挑戰性的任務。

    從《萊莎 1》一路玩到《萊莎 3》,這超過一百個小時的冒險,就好像看著你自己的女兒從一個小屁孩成長到獨當一面的鍊金術士的歷程一樣,到系列結局的時候是相當感動而且捨不得的。

    雖然《萊莎 1》比起《2》和《3》整體稍弱一些,但一定要照順序玩!不要從中間開始!

    (劇本:5★ | 遊戲:5★ | 女主可愛度:4.5★ | 大腿飽滿度:100★)

  • 蘇菲的鍊金工房 2(2022):蘇菲跟普拉芙妲一起走在路上,看到一棵神祕的大樹,然後就被樹吸進去了!她們到了被稱為「夢世界」的艾德維格。在這個夢世界中,會有來自各種不同時代的人,就算是數百年前的人也有可能以年輕的狀態跟你出現在一起,然後蘇菲就遇見了她的……(我不要暴雷)

    你不需要先玩《蘇菲 1》也可以玩本作。事實上,如果你只想要玩「一個」鍊金工房作品,我最推薦的就是這個!音樂、美術、劇本、角色都完美,到後段我玩到泛淚!

    (劇本:5★ | 遊戲:5★ | 女主可愛度:5★)

以上就是我的鍊金工房介紹文,感謝 Gust 工作室做出這麼好的作品來療癒我的心靈。

Facebook 氣象局

·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剛剛到中央氣象署的官網,想說關心一下颱風動態好了。

首頁有一些即時的天氣資訊,像是氣溫和降雨機率等等的。但在即時資訊區裡,有四分之一的版面顯示了一張圖,上面寫「海濱出遊保平安」;因為那張圖還滿顯眼的,我就給它按下去了。

然後,我就被傳送到了 Facebook.com!身為一個不用 Facebook 的人,我看到的就是一個巨大的「請註冊」頁面。

雖然按掉之後還是可以看到內容,但是不覺得這不太對嗎?如果這是影片也就算了,你可以說放在 YouTube 上的觀看體驗可能會比較好;但以這個例子而言,這只是一篇要民眾注意海邊風浪的圖文,完全可以直接以網頁形式放在官網上。

我都已經打開瀏覽器主動來到你的官網了,這就表示我想要在這邊看到第一手的官方資訊啊!為什麼要再把我連出去到 Facebook.com?這感覺就像你去醫院看完病,然後醫生說:「先生,你的診斷結果我們已經 po 在 Facebook 了,順便幫我們按個讚喔!」(然後更機車的是,不登入 FB 帳號的話還看不到診斷書 XD)

並不是所有人都有 FB 帳號或願意使用 FB,大部分的人應該也不喜歡自己的隱私資訊被收集和被投放廣告。身為一個政府機構,應該盡可能把資訊放在開放網路上,而不應該強迫民眾使用特定的封閉社群媒體平台。

如果你是創作者,目前還是覺得離不開社群媒體的話,「POSSE」(Publish (on your) Own Site, Syndicate Elsewhere)是一個很好的折衷方案;也就是把資訊先發佈在自有的網站上,之後再複製到其他第三方平台,並在其他平台的貼文附上自己官網的原始連結。

藝術教育的第一志願

·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看到 justfont 的 blog 介紹了將「暴力壓縮文字」應用得淋漓盡致的典範,馬上就去朝聖了。

這個大膽的配色! 😮

這個直接把字壓扁、拉伸的態度! 😲

這個超醒目、不受框架限制的「入學快訊」! 🤯

不愧是藝術教育的第一志願!看了絕對會讓人馬上想去報名入學啊!

Yamaha 女孩

·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這個正妹怎麼有點眼熟?

(想收藏的話,去跟 Yamaha 索取最新型錄吧!)

小美的包包

·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小美有一個陪伴她多年的包包;這個包包跟她一起經歷過大學生活、第一份工作、以及一段重要的感情。雖然用了這麼久,但在這幾年來,小美其實總是對這個包包感到不滿:皮革有點磨損了、外觀不夠時尚、肩帶的長度不對、內袋太小放不下新手機……雖然天天都背著,但小美總是認為自己在「忍受」這個包包,心裡總是想著要把它換掉。

終於,小美收到了一筆小小的年終獎金,她立刻殺到百貨公司,買下了夢寐以求的名牌包。同時,她果斷地把舊包包丟進垃圾桶。

但是,新包到手後不久,小美卻感到莫名的失落。她開始懷念那個舊包包:長期使用而成的柔軟觸感、熟悉的口袋配置、第一次出國旅行的回憶……看著手上閃亮的新名牌包,小美開始覺得它也沒那麼好,甚至覺得它高調得有點討厭,懊悔自己為什麼這麼衝動地拋棄了舊包包。

千萬不要學小美:

  • 擁有的時候不開心:不斷挑剔、盯著缺點不放、幻想著(有可能)更好的選擇。
  • 失去之後也不開心:不斷懷念、甚至錯誤地美化已經失去的事物。

要避免落入以上兩頭不討好的情況,只要把上述想法反過來:

  • 擁有的時候要珍惜:每天想著現在擁有這個事物的好處,盡可能地享受它。
  • 當作失去是件好事:只要感謝它曾經存在過就好;多去想想「沒有它之後,我的生活哪些地方變得更好了」。

(當然,這個故事並不是關於小美的包包;把以上的「包包」替換成「男友、同學、寵物……」,這個故事依然適用。)

新詩

·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搖晃的捷運車廂中
我悟到了
真理

只要把一篇廢文
巧妙地
斷開 排列
搖身一變
就成了雅痞的新詩

於是下次我點餐
我會這樣說
老闆
給我一個
蛋餅
和一杯
冰無糖豆漿

為什麼我不用社群媒體了?

·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資訊

這篇貼文也被同步到了筆記區。

我之前曾經有過 Facebook、Instagram 和 Twitter 帳號;但我從 2022 下半年開始,把所有的帳號都刪除了。我現在唯一有使用的社群媒體只剩下 YouTube,但我的願望是有一天我也可以不需要用它。

跟別人聊到這個話題時,他們常常會很驚訝地問我「做自媒體的人可以沒有社群帳號嗎」?而且不太懂為什麼我要做這個退出社群媒體的決定。所以以下我要分享我的其中幾個主要理由,也許它們可以說服到你,讓你考慮跟我一起脫離社群媒體。

1. 讓頭腦變乾淨

你一定聽過很多人說「You are what you eat」(你就是你吃下的東西),所以不要吃垃圾食物。其實在頭腦上也是一樣:

  • 你每天看的東西會影響你的思想,
  • 然後,思想影響你的談吐舉止,
  • 談吐舉止影響你的人際關係,
  • 人際關係影響你的機會和運氣,
  • 然後影響你的性格、習慣、命運……
  • 這一切最後就影響了你的人生。

沒錯,選擇你每天休閒的時候看什麼,就是會影響整個人生的重大決定!

想像有兩個人,他們每天同樣都花一小時在消費媒體上作為休閒。其中一個人主要選擇消費「精心製作」的內容,例如:

  • 看電影、動畫和記錄片
  • 聽音樂和 Podcast
  • 讀好書和雜誌
  • 看好和弦 YouTube 頻道(?)
  • 玩劇本、美術、音樂都很傑出的單機遊戲

而另一個人,主要選擇刷社群媒體上的貼文和短影片,內容可能有:

  • 把整顆西瓜塞進嘴裡的挑戰
  • 假裝自己是植物的街頭藝人
  • 在家暴衝的貓把櫃子上所有的東西都掃到地面上
  • 知名網紅花了 100 萬租了無人島
  • 你朋友又去越南玩了,他看起來很爽

猜猜看,一年下來,誰學到更多?誰接觸到了更多精美的藝術設計?誰被感動了更多次?誰變得更成熟了?

2. 網路效應

社群媒體依靠的是網路效應(Network Effect),也就是用的人越多、上面的內容就越多,它就越有價值。

但因為我覺得社群媒體對人類不好,基於道德,我決定不為它貢獻內容。這樣我才不會害我的讀者必須去使用社群媒體,讓他們的注意力被當作產品賣給廣告商,順便被上面的垃圾內容污染大腦。

我認為所有內容創作者,如果他們為觀眾著想的話,應該把內容放在開放網路上,並且鼓勵觀眾在開放網路上觀看他們的作品。我所謂的「開放網路」,就是指不需要註冊登入任何帳號、不需要使用特定 app 或特定裝置,只要有瀏覽器就能看到的地方。(像是這裡)

3. 社群媒體上的「美好生活」不是常態

我在看別人的社群媒體頁面時,感覺常常是:「屁啦,你們最好是每天都過得這麼好啦!」。每天的生活都超有趣、朋友之間的關係都超好、用得東西都超高級、沒事就一直在旅遊……對啦,你好棒棒,我真的相信你的人生真的是這樣的喔!

我到了這個年紀,已經能了解:不管一個人表面上多成功,或者銀行帳戶有多少位數,每個人都還是會有他的問題,而且通常是「很多問題」。

就算理性上知道,社群媒體上面的東西只是別人生活中的 highlights;但在使用它的過程中,你還是很難避免自己心裡產生「我過得比別人差」的自卑感。這讓人對日常生活有了不切實際的期待和壓力,非常不健康。

更何況,我真的不 care 你每天去高級餐廳吃什麼、以及去哪裡玩。這些「我好棒棒」的貼文,你還是留給自己看吧!

4. 我的生活是我的

誠實面對自己吧,你的心裡是否有過以下的 OS:

  • 「今天有朋友聚會耶,雖然我沒有聊得很開心,但我來拍張開心的照片發文吧!」 #摯友
  • 「哇,這個演唱會好精彩啊!讓我不要用眼睛直接看,而是透過手機螢幕看吧!」 #搖滾區
  • 「這家餐廳難吃得要死,但擺盤超級漂亮!拍張照片發 IG 吧!」 #美食 #大滿足
  • 「雖然這次旅行跟女友每天都在吵架,但是在艾菲爾鐵塔前一定要發一下接吻自拍!」 #甜蜜 #愛情
  • 「在健身房只跑了 5 分鐘就要死了,但還是發張滿身汗的自拍吧!」 #努力健身 #沒有極限

所以你其實也知道,每天滑到的各種貼文,背後一定也不少這樣的 OS 啊!一直演戲到底累不累!

我的生活是我的,不是用來發文的。

5. 我的內容是我的

把內容發布在自己的網站,讓我能夠完全掌控內容的呈現方式。我可以決定每一個畫素的位置,每一個字的顏色、文章的排列順序,甚至是滑鼠游標的形狀(如果我想要的話)。沒有其他人的貼文或廣告,來跟我競爭讀者的注意力。

只要我繼續付網域名稱和主機的費用(金額遠遠少於每天一杯咖啡的錢),我的內容就可以永遠存在固定的網址上。它們不會因為某個演算法的改版就被埋沒,也不會因為我說了什麼平台不喜歡的話而被刪除。

我的內容永遠是我的,用我的規則呈現。

常見問題(FAQ)

不用社群媒體的話,不會錯過重要的資訊和新聞嗎?

如果你說的「新聞」是指:柯文哲今天說了什麼、網紅 A 和 B 正在線上口水戰、藝人 C 竟然離婚第三次了……之類的話,那我還寧願不要知道比較好。別緊張,如果真的有什麼事情,重要到你真的非知道不可,一定會有人告訴你的。

不用社群媒體轉貼的話,其他平台(YT、官網、商店)的流量不會下降嗎?

這是我一開始唯一擔心的。所以我在真正刪除 FB/IG 帳號之前,有把帳號暫時關閉一陣子,並且觀察我的 YouTube 和 NiceChord.com 官網流量,以及我線上課程的銷量。結果是,一點影響都沒有,馬上毫不猶豫關帳號!

怎麼跟朋友保持聯繫?

哇,這個問題有點難耶,除非我們發明一個可以把訊息或聲音發給遠端朋友的科技……什麼?我們已經有了?它叫做 LINE、E-mail 和電話?!

不用 IG 的話,我要怎麼跟正妹搭訕?

你確定她是正妹?

如果我不在 IG 上發我的早餐照片,我怎麼確定我真的吃過早餐?

這是個深奧的哲學問題!假如一棵樹在森林裡倒下而沒有人聽見,那它有發出聲音嗎?如果沒有人看到薛丁格的貓,那麼貓是活的還是死的?

我只知道,如果你專心吃早餐的話,早餐可能會好吃一點。

(想要發問嗎?寫信到 wiwi.blog@fastmail.com

你不會唸

·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 巷弄 ㄒㄧㄤˋ ㄌㄨㄥˋ

  • 拚命 ㄆㄢˋ ㄇㄧㄥˋ

  • 耳朵 ㄦˇ ˙ㄉㄨㄛ

  • 肉燥 ㄖㄡˋ ㄙㄠˋ

  • 骰子 ㄊㄡˊ ˙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