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十幾個,就夠了

·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有時候,我們會被「規模」迷惑。彷彿只有夠大、夠多、夠主流的東西才有價值。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十幾個,就夠了

想像你家附近,如果有十幾家各具特色的好吃餐廳——也許一家咖啡廳、一家日本料理、一家拉麵店、一家台式小吃、一家牛排館、一家健康餐盒、一家美式漢堡店、一家涮涮鍋、一家炸臭豆腐店……——你就會覺得「哇!這裡好熱鬧!好好吃!」,一點都不無聊,對吧?你不需要附近有一千家餐廳才能感到滿足。

再想想 YouTube。雖然平台上有超過一億個頻道1,但對你來說,可能只要有十幾個你真正喜歡,會固定收看的頻道,就足以讓你覺得「內容好豐富,每天都有好多東西可以看!」。那些你從來不會點開的其他一億個頻道,存在與否對你來說根本沒差。

這個道理到處都適用:

  • 🎧 音樂:你的播放清單裡可能只有十幾個你最喜歡的藝人,就足以陪伴你度過每天的生活。誰在乎 Spotify 上的幾千萬首其他歌曲
  • 👥 朋友:你可能只有十幾個真正談得來的朋友,但跟他們相處的時光豐富到不行。誰在乎 Facebook 上那些只是偶爾路過按個讚的「朋友」?
  • 🎮 遊戲:Steam 上面有超過十萬個遊戲,但其中的十幾個就已經足以讓你廢寢忘食了。

一個健康的生態系統,不見得需要超大的規模,只需要達到「讓人覺得滿足」的臨界點就夠了。十幾個高品質的選項,就足以讓人感到「哇,選擇好多!」。

逃出內容垃圾場

把同樣的思維推演到開放網路上。

如果你的 RSS 閱讀器裡,有十幾個你很喜歡的個人 blog:有人分享專業知識、有人記錄旅遊心得、有人評測美食餐廳、有人靠杯生活鳥事,當然也不要忘了 Wiwi.Blog 和 NiceChord.com……

一旦建立足夠豐富的閱讀來源,你就能享受「每天打開 RSS 都有好多有趣東西等著我」的體驗,再也不用忍受社群媒體上那些永無止盡的垃圾內容了!

什麼是「開放網路」?

當我說「開放網路」,我指的是不需要帳號或登入,只要有瀏覽器就能自由觀看的地方。網際網路本來就是這樣運作的,只是社群媒體的興起讓人們忘了這個事實,誤以為一定要在「平台」上才能發布內容。

網路本來就是屬於每個人的,不是被幾家大公司壟斷的封閉花園。

你的 blog 可以拯救世界

著名的程式設計師 Luciano Ramalho2他的 blog 上說:

Se todo mundo criar seu próprio site, a gente começa o longo e necessário processo de tomar de volta o controle da Web: a Web é nossa para a gente usar como quiser, e não para ser controlada por meia dúzia de mega corporações com seus algoritmos opacos.

(如果每個人都建立自己的網站,我們就開始了「奪回網路控制權」這個漫長但必要的過程:網路是我們的,應該要照我們的意願使用,而不是被少數幾個擁有不透明演算法的大型企業所控制。)

我們不需要成為「主流」。我們也不需要號召數百萬人同時脫離社群媒體。

我們之中只需要有幾十個、幾百個人願意:

  • 🌐 註冊自己的網域
  • 🌱 寫自己的個人 blog
  • 📡 用 RSS 訂閱、閱讀其他人的 blog(從這個清單開始)

一點一滴地,我們就能讓開放網路重新活絡起來。當開放網路上有足夠多的個人 blog,讓每個人都能發現那「十幾個」每天必讀的精彩內容時,一個健康、有趣、自由的生態系統就形成了。這就是對抗科技巨頭演算法控制的最好方法!

你的 Blog,可能就是別人每天打開網路的理由。

今天就開始,在自己的網站上寫自己的 blog 吧!

Footnotes

  1. https://timqueen.com/youtube-number-of-channels/
    根據 2022 年 3 月的統計,YouTube 上有一億一千多萬個頻道。

  2. 巴西程式設計師,寫過一本 Python 程式語言的書《Fluent Python》。他從 1998 年開始使用 Python 開發巴西大型新聞網站。現在是 Python 軟體基金會成員,也是巴西第一個駭客空間 Garoa Hacker Clube 的共同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