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AI YouTuber 來了!

·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Google 在今年夏天要將強大的影音生成工具 Veo 3 導入 YouTube Shorts。根據科技媒體 Inside 的報導

「Veo 3 無疑大幅降低了影片製作的技術門檻,讓更多創作者得以更快速做出理想中的影片。對廣告主而言,這也代表能用更低廉的成本,快速製作出具備針對性、吸引力的短影音廣告。」

—— Inside1

你以為導入 AI 生成影片工具的目的,真的是像 Google 告訴媒體的那樣,是為了「讓更多創作者得以更快速做出理想中的影片」?別天真了。

偽裝成工具的毒品

將 AI 影音生成工具導入 YouTube 的最終目標:不是讓你成為更好的創作者,而是讓平台不再需要創作者。就像健身房推出「24 小時 AI 教練」服務,聽起來是為了讓你更方便健身,實際上是為了幾年後解僱所有教練。

一開始,它只是偽裝成「工具」讓你用,表面上可以讓你製作更多影片、得到更多流量。但實際上,它是在悄悄訓練觀眾習慣 AI 內容的「調調」。

想想看,現在的演算法只能推薦人類製作的影片,但之後呢?平台已經掌握了你太多資訊,知道你喜歡看什麼、看到什麼會停不下來。一旦影音生成的成本下降到一定程度,平台就可以直接為每個人客製化生成源源不斷的內容,比任何人類創作者更能讓你上癮,讓你一直看下去,黏在平台上。

到了這時,為什麼還需要推薦人類製作的影片?

溫水煮青蛙

AI 內容是溫水,觀眾是青蛙,創作者則是一直往火堆加柴火的工人。

觀眾可能一開始不習慣 AI 內容,但被強迫看一小陣子之後,漸漸發現 AI 能更快地滿足他們的需求,反而開始偏好 AI 內容勝過人類內容,開始嫌棄人類內容「不夠快速搔到癢處」。就像一個男人如果太習慣看 A 片「自行解決」,可能會開始覺得真人性行為很「沒效率」。(抱歉,在這年代我必須要寫這樣的比喻,才能體現這篇是人類寫的)

當創作者每一次按下「AI 生成」按鈕,就是在把煮青蛙的水加熱 0.01 度。到最後,當觀眾(青蛙)完全習慣了滾燙的熱水(AI 內容),這些創作者(加柴火的工人)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這已經在發生了

這不是危言聳聽,我們「已經」在 Spotify 上看到這個現象!最近有個名為 Velvet Sundown(絲絨日落)的搖滾樂團,才剛剛出道就在一個月內獲得了超過 100 萬的聽眾,結果紙包不住火,幕後營運人承認整個樂團都是 AI 生成的(不只是音樂,連團員也是)。

大部分聽眾就是不 care 啊!AI 生成的音樂也能聽呀,可以滿足需求呀!

"All the while, the one million monthly listeners who started following the Velvet Sundown had no idea they were just listening to a mas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ade by fake musicians."

(在這整個過程中,開始追蹤 Velvet Sundown 的一百萬月活躍聽眾,完全不知道他們只是在聽一群根本不存在的音樂家,演奏 AI 生成的音樂。)

——New York Post2

目前 YouTube 上這現象還不嚴重,只是因為生成影片比音樂貴而已!等技術更成熟一點、成本降低一點,看看會發生什麼事?

末日近了

最後,人類創作者將以失敗收場。

一開始你會聽到很多創作者反對的聲音,就像 YouTube 當初引進短影片時一樣;而 Google 將會無視這些聲音強推 AI 功能。絕大部分的觀眾都不 care 內容是誰做的,只要「滿足需求」就好。最後這些 AI 生成影片成為常態,人類創作者被邊緣化,Game Over。

對於還想要繼續創作的人類,我能夠想到的唯一解法,就是帶著在乎你的觀眾們,離開 AI 垃圾場,到你自己擁有的網路小角落聚會(像是這裡)!謝謝你來到這裡看文章,你是人類的希望!

Footnotes

  1. 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38774-google-brings-ai-video-tool-veo-3-to-youtube-shorts

  2. https://nypost.com/2025/07/10/entertainment/rock-band-with-more-than-1-million-spotify-listeners-reveals-its-entirely-ai-generated-down-to-the-musicians-themsel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