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鋼琴表演門檻高?

·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收到了一位讀者的來信,他提出了「鋼琴入門是不是門檻比較高」的問題,大意如下:

每當討論鋼琴學習,總會聽到「要先學好幾年打基礎」、「想學流行先去學古典」這類的建議。總有種「能用鋼琴玩音樂之前,必須花上好幾年建立基礎」的感覺。

反觀其他熱門樂器如吉他、貝斯或爵士鼓,很多高中熱音社的學生學個一兩年就能上台表演了。但鋼琴學了一兩年就想表演,卻常被勸說「再多練練基礎」或「先把某首曲子彈好再說」。

所以鋼琴真的比較難嗎?還是我們對鋼琴的要求比其他樂器更高?畢竟就發聲原理而言,鋼琴比吉他或管樂簡單許多。那麼,為什麼在台灣,鋼琴似乎有著比其他樂器更高的入門門檻呢?

很好的問題耶!我沒有特別想過這個,但他提到的這些說法我也常聽到。事實上,我在我的《即興幼幼班》課程的說明中,我自己也說了這個課程並不適合鋼琴的完全初學者,而是需要至少「有一點鋼琴基礎」。

學多久可以表演?

事實上,並不存在「只學鋼琴一兩年不能表演」的問題;很多人學鋼琴一兩年就會參加一些公開表演了。我自己的第一次公開表演,是在老師辦的成果發表會上,那時我學琴也還不到一年。

問題在於在哪裡表演、演什麼曲目,以及觀眾對該場合的期待:

  • 這個世界上,一定有不少才學鋼琴第一天的小孩,回家之後就興高采烈地對媽媽說:「我表演給你看!」(然後媽媽就會說:「天啊你彈得好棒!」,這樣就進入正向循環了。)
  • 如果是要上台演出流行抒情歌的自彈自唱,只要一到兩年的鋼琴經驗很可能就足夠了。
  • 但如果要彈複雜的鋼琴獨奏曲,只有一到兩年經驗的人就……通常彈不出來啊。

學了一兩年樂器的高中熱音社學生們,能夠上台表演的關鍵是:他們選擇表演當時有能力處理的曲目,加上台下的觀眾都知道他們是只學了一兩年的高中熱音社學生,而且通常都是台上演出者的好朋友。所以大家對演出水準有合理的期待,也願意很熱情地支持他們。

其他領域

同樣的情況在其他領域也可以成立。例如:

  • 籃球:如果你打過一年籃球,那麼要到公園去跟別人報隊打三對三,然後還打贏其中一些人,應該是非常有可能的吧!但只打過一年籃球的人,就算只是去打高中校隊等級的比賽,也是直接會被打爆的吧?

  • 程式設計:拿我自己當例子,雖然我的程式設計能力真的很基礎,但我還是能寫出一些對我有用的小程式,並且在我的網站上分享。這些程式在專業開發者眼中可能像是 💩 一樣,但它們還是可以用、可以解決生活問題呀!

高門檻?

至於說為什麼鋼琴會讓人有「高門檻」的印象呢?我覺得演出形式社會期待是兩大主因。

  • 演出形式:大部分人想到「鋼琴表演」,直接聯想到的情境可能就是一個人站在舞台上彈「鋼琴獨奏」;傳統鋼琴的教學方向,也主要是以獨奏表演(而非自彈自唱、伴奏、樂團鍵盤手、配樂、作曲)為主。而要彈出「能足夠娛樂一般觀眾」的鋼琴獨奏,的確是需要一定的技術門檻,沒有練個好幾年真的不容易達成。

  • 社會期待:因為網路的普及,大家印象中的「可以輕鬆玩音樂」的標準也變高了。大家通常指的是能夠即興彈出「像是社群媒體上面的、足夠有娛樂性」的東西,而不只是用一隻手指彈出《小星星》。(這也是「玩音樂」啊!不要看不起《小星星》好不好!)

但如果你只是想要在鋼琴上按幾個和弦,可以在自己唱歌的時候幫自己伴奏,我只要教你 30 分鐘你就可以做到啦!

所以一切都是場合、用途和觀眾期待的問題。

想表演就表演吧!

總之,我是覺得不要太在意「要到什麼程度才能表演」的說法。從小型、非正式的場合開始(例如你家的客廳或 YouTube),演奏給支持你練琴的朋友聽,以及跟其他與你程度相近的學琴者互相切磋跟鼓勵,就可以得到更多信心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