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平板教學

·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幾天在網路上的某個角落,看到一篇學校老師寫的貼文。

那位老師說,因為教育部推行「班班有網路、生生用平板」政策(不覺得聽起來超像電信業者的促銷方案嗎),所以他把課堂小測驗題目做成了 Google 表單,讓「老師可以顯示 QR Code 在螢幕上,學生只要用平板掃 QR Code,登入 Google 帳號後就可以作答!」。

(先說明:這位老師的舉動當然是出自熱心和認真。這篇文章想要吐槽的是教育政策,而非這位努力的老師。)

但是拜託,並不是「用平板掃 QR Code,填 Google 表單」就叫做「數位教育」、就是創新好不好?我們平常在餐廳掃的 QR Code 還不夠多嗎?照這個邏輯,我家旁邊的拉麵店大概就是全世界最先進的教育系統了,畢竟他們還有多國語言選單、會員積點系統、甚至還能用 LINE Pay 呢!

單純只是換個工具,並不會讓核心技能變好,就像你讓一個不會彈鋼琴的人從電子琴換成史坦威,他還是一樣不會彈鋼琴啊!

這就是「數位教育」?

我實在看不出「班班有網路、生生用平板」對大家的好處在哪裡。這個政策的真正效果更像是:

  • 納稅人花一大堆錢,購買安裝了封閉作業系統的平板電腦,讓已經手機成癮的學生們,更長時間地盯著螢幕、更習慣滑觸控介面、更少與人類老師和同學交流。(然後短短幾年後,這些平板全部被計劃性淘汰
  • 同時巧妙地灌輸學生們「所有東西都應該使用網路」、「沒有 app 就無法學習」、「手寫是落伍的,Google 表單才先進」、「人人都該有 Google 帳號,沒有的話連課堂作業都無法完成」等等的觀念。
  • 最後我們訓練出更多沒有 Wi-fi 就會恐慌症發作、寫字像毛毛蟲亂爬、看到紙本書會過敏、無法進行超過三分鐘的面對面對話、只會使用專有作業系統、生活被科技公司的雲端綁住的低頭族下一代。

恭喜你,成功地把教育現場變成了大型的產品試用會!Apple、Google 和 Microsoft 的高階主管們見到這場景,正在喝香檳笑著呢!

真正的「數位教育」

「數位教育」不應該是訓練學生成為消費者——掃 QR Code、登入 Google 帳號、滑 iPad——而是要訓練獨立自主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用自由軟體、了解軟硬體運作原理、修改自己使用的程式、挑戰權威、擺脫控制。

這些才是我們想要下一代具備的能力不是嗎?而不是免費幫科技巨頭訓練更多忠實用戶。

如果你就是那個被強迫拿著 iPad 掃 QR Code 的學生,把這篇文章分享給你的老師看吧!如果他不知道怎麼用瀏覽器輸入網址的話,以下是這篇文章的網址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