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認知錯誤
你以為你很理性嗎?以下是五個我們每天都在犯的認知錯誤,讓我們來認識它們;雖然看完之後我們大概還是會繼續犯。
錨定效應(Anchoring)
第一個接觸的訊息,會被當作「參考基準」,影響後續的判斷。
假設你看到一件衣服標價 5,000 元,即使你覺得貴到不合理,但這個數字還是會在你心理產生一個「錨」。接下來當它打九折變成 4,500,你可能就會覺得「好像還不錯欸」,儘管九折之後價格還是不合理。
在鋼琴比賽中,評審也很難對每一個參賽者用「絕對」的尺規來評分,多多少少都還是會跟之前出場的選手比較;出場順序會很影響分數,但也很難判斷會如何影響1。
沉沒成本(The Sunk Cost Fallacy)
已經投入時間、金錢或情感成本的事情,會很難放手。
點了一份餐,才吃了一半就已經飽了,但因為「都花錢買了」,就還是硬把它吃完,造成肚子更撐不舒服。其實不管吃完或不吃完,花的錢都是一樣的,應該做對自己對舒服的選擇。(事實上,硬吃完的話可能更花錢,因為還要買胃藥)
感情也是一樣。有些人會想:「已經跟男朋友在一起五年,如果分手,這些時間都浪費了!」但其實這些時間早就花掉了,判斷的基準應該是「這段感情該不該繼續」,而不是糾結之前已經在一起多久。
知識的詛咒(The Curse of Knowledge)
一旦理解了某件事,就認為它對每個人都是顯而易見的。(但其實不是)
我自己身為老師,一定要不斷提醒自己不要這樣。很多事情一旦理解了,就很難記得還不懂的時候是什麼感覺。許多鋼琴技巧和樂理知識 ,都是一旦懂了之後就會覺得超簡單;然後一不小心就會對學生產生「這個這麼簡單,你怎麼會不懂」的想法。
這個 blog 的讀者一定都知道網路隱私、自由軟體有多重要,這對我們來說是超級明顯的事情。但對於還沒接觸過這些概念的人來說,他們可能完全沒有感覺,這個時候我們就是要很有耐心的傳教,別說「天啊這不是很明顯嗎,你怎麼連這都看不出來?」。
抵抗心理(Reactance)
當你覺得別人在強迫你做某件事的時候,你的第一反應是抵抗,即使你也不覺得那件事本身有什麼不好:
- 政府越強迫大家打疫苗,有些人就越不想打。(即使他們本來對疫苗沒什麼特別意見)
- 小時候,我媽越催我去練琴,我就越不想練。(即使我沒有那麼討厭彈鋼琴)
- 老婆一直提醒我要清貓砂,反而更不想去清。(即使我也知道應該要清貓砂)
當然,如果別人說什麼都照做的話更糟糕;但是反抗時要注意別過度補償,不要失去客觀性。
上天的獎賞(Heaven's Reward Fallacy)
覺得所有的辛苦和犧牲都應該得到回報(上天的獎賞)。當期待的回報沒有出現時,就覺得「上天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