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 high,我驕傲
最近聽了 The Diary Of A CEO Podcast 訪問前美國特勤局探員 Evy Poumpouras(YouTube 連 結),她提到了一個「中性心態」(neutrality mindset)的概念1,讓我很有共鳴。本篇貼文的引言都來自 Evy Poumpouras:
...we have a neutrality mindset, which means we don't celebrate high highs, but we also don't fall down on low lows. We're always in the middle.
(……我們有一種「中性心態」,意思是說我們不會因為成功就過度慶祝,我們也不會因為失敗心情就跌入谷底。我們總是在中間。)
不 high 的自我懷疑
這不就是我一直以來生活的方式嗎?
我在 blog 上也寫過,之前在朋友 JR 的推坑下做了一個「樂觀測驗」,結果顯示我傾向在「好事發生時悲觀、壞事發生時樂觀」。那時候我還在反省自己:「我是不是應該學習樂觀一點啊?」
應該會有不少人覺得我的個性超「不 high」、很無聊、對事情都沒什麼反應,甚至有點冷漠。年紀比較小的時候,我甚至會因為這樣「不 high」的特質而有點沒自信,會避免置身於很 high 的環境(例如迎新晚會或社團活動)或跟很 high 的人相處,好讓我自己不要看起來像個自閉兒。(還好,現在的我比較不會有這種顧慮了)
被外部世界控制
不過,就算是像我這樣天生沒什麼情緒起伏的人,在大概 2020-2021 年的時候,也都還是掉入了被 YouTube 流量起伏牽著心情走的陷阱:影片表現好就開心,表現差就沮喪。我當然有自覺到這超不健康,就像是被外部世界控制了一樣。
If I'm tied to the external world. And when the external world is giving me this thing that I want, I'm happy. But the flip side is that when the external world is going to give me things I don't want, I'm also going to be tethered to that, and I'm going to sink down.
(如果我被綁定在外部世界,那麼當外部世界給我想要的東西時,我就會高興。但反過來,當外部世界給我不想要的東西時,我就會因此而沮喪。)
在我之後,檸檬卷(她也是情緒相對穩定的人)也出現了跟我類似的「YouTube 流量引起的心情不穩症」。
而一切都在我們減少在 YouTube 發片、不接業配、更專注在做自己的「本業」(私人鋼琴教學和線上產品)之後有了顯著改善。
我不 high,我驕傲
Evy 在訪談中也特別強調了「跟情緒穩定的人在一起」的重要性:
Going back to who is in your inner circle. I don't like to be around people who lose their shit when things break bad. I don't. As steady as I am, they will destabilize me. They just will. So I do my very best to try to keep a circle of people around me as much as possible of people that I know are steady.
(說到我的朋友圈,我不喜歡跟那些一遇到困難就崩潰的人在一起。不管我有多穩定,他們就是會拖我下水。所以我超努力讓自己身邊的人都是那種很冷靜、很穩定的類型。)
現在如果有人問我關於擇偶的建議,「情緒穩定」絕對會是重要條件之一。
如果你的伴侶超級容易受外部世界影響,一有什麼不順就「lose their shit」的話,你的生活就完蛋了。還好我很幸運地,娶到了檸檬卷這個很沉穩的老婆。
總之,聽完了 Evy 的訪談,讓我知道不只我一個人有這樣的想法;看來我的「不 high」其實是一個超棒的優點嘛!雖然我可能不擅長在生日 party 上帶動氣氛,但在世界末日來臨的時候,像我這種「不 high」的人可能會變成最搶手的隊友。
你也跟我一樣是「不 high」的人嗎?一起來為自己的「不 high」感到驕傲吧!
Footnotes
-
其實 neutrality mindset 好像也可以直接翻成「平常心」?但總覺得又好像有點不一樣。 ↩
節奏痴
聊到學音樂,偶爾會聽到一些 音樂圈以外的人說:「我是音痴耶,有辦法學音樂嗎?」這點我倒是覺得不用太擔心,因為學音樂最大的敵人不是「音痴」,而是「節奏痴」。
許多人可能認為音感(辨識及唱出準確音高的能力)是學好音樂的關鍵能力;但我反而認為,「節奏感」的重要程度,應該至少是音感的十倍以上。
想像一下,一個歌手在表演時飆了一串不準的高音,雖然會有一點尷尬,但表演還是可以順利繼續。但是,如果這個歌手「抓不到節拍」,那就真的完蛋了!他會跟樂團整個「分家」,導致現場所有人——包含樂手和觀眾——的嚴重不適或精神創傷。
彈鋼琴時也是一樣。許多鋼琴學生總是過度擔心彈錯音,但其實偶爾彈一些錯音對於整體演出的影響真的沒那麼大。但如果是節奏一直不對、一直在各種奇怪的地方多一拍少一拍,就真的會讓人超級煩躁!
「彈出正確節奏」的優先程度,應該要遠遠地在「彈出正確的音」之上。如果你演奏任何樂器,務必確保你完全理解正確的節奏是什麼;不可以只對節奏有「大致、模糊的印象」,而是要精確知道每個音符應該在什麼時間點出現、長度有多長。
節奏感不太好怎麼辦?我超級推薦使用像是《太鼓達人》、《OSU》、《節奏天國》之類的節奏遊戲來訓練。這些遊戲可以在遊玩的當下給你即時反饋——你立刻就 可以知道每個音符是早了還是晚了——這讓你能培養自己偵錯並修正的能力。重要的秘訣:玩這些遊戲時「千萬不要」用視覺的方式來抓拍子(我知道有很多「節奏痴」是這樣玩的),一定要用聽覺來判斷節奏,這樣訓練才有用!
一個可怕的真相:許多練鋼琴多年、總是彈獨奏、技巧好像還不錯、總是認為自己在「自由詮釋」節奏的鋼琴手,其實渾然不知自己是個節奏痴……直到他們第一次嘗試跟別人合奏的那天。不要變成那個人,節奏感是可以被拯救的,趕快偷偷訓練吧!
(來試試看好和弦的「不囉唆的隨機節奏產生器」。只是測試版,還沒有正式放在官網上,用它來練習節奏視譜吧!)
安全性問題
在註冊新的網路帳號時,有些地方會要你輸入一些「安全性問題」。
這些問題會被用來當作確認身份的第二道防線,在有些平台,當你忘記密碼時,只要正確回答這些問題就可以重設密碼。像是:
- 你的第一隻寵物叫什麼名字?
- 你出生的醫院是哪一家?
- 你最喜歡的電影是什麼?
- 你第一輛車的品牌是什麼?
但這其實超不安全的啊!如果你總是老實回答這些「安全性問題」的話,這反而可能成為你帳號安全的一大漏洞。
為什麼「安全性問題」不安全?
道理很簡單。想想看,有誰知道你第一隻寵物的名字?
- 你的前女友知道;她不只記得「小白」的名字,甚至還留著跟牠的合照(跟你的合照倒是刪了)
- 你叔叔、你阿姨也知道
- 你家樓下的管理員阿伯可能也知道
- 甚至連不認識你的人,只要翻一下你的 Facebook 貼文也找得到。
同樣地,真的只有你一個人知道你在哪間醫院出生、喜歡哪部電影、開什麼牌子的車嗎?
那要怎麼辦?
解決方法也很簡單:不要老實回答這些問題。你應該捏造完全虛構(而且最好是很長)的答案,例如:
- 第一隻寵物的名字:「我的霹靂貓阿洛」
- 出生的醫院:「平行宇宙第七區量子穿梭醫療中心」
- 喜歡的電影:「河北彩花的奇幻冒險第二季之魔法時光機的最後反擊」
- 第一輛車的品牌:「反重力星際旅行者 Type-R 9000 型」
記得,在每個網站要使用不同的虛構答案,並將這些答案儲存在像是 KeePassXC 之類的密碼管理器中。
(什麼?你說你沒在用密碼管理器?你該不會在所有網站都用同一個「Password123!」密碼吧?)
沒網路了要怎麼辦?
最近有許多台灣網路海纜被破壞的新聞(報導者、路透社、聯合新聞網)。
根據報導者的文章,台灣對外只有 14 條國際海纜,以及 6 條連結台澎金馬的國內海纜;如果是只有其中一條受損可能還好,但如果是多條同時被蓄意破壞,那麼網路頻寬就將大幅下降或無法使用了。
以現在一般人超級依賴雲端的生活方式來說,一旦沒有網路,手上的電子設備幾乎一定變成廢鐵。到底要如何準備應對網路斷線的狀況呢?
所以,讓我為你獻上這個簡易的「數位防災準備指南」(Digital Prepping Guide),讓你在數位末日來臨時依然能優雅地生活!
手機作業系統
先說手機作業系統。
如果你是用 iPhone 或一般 Android 手機,以及一般人用的各種專有 Apps, 放棄吧!在這些手機上,就算是許多基本到不行的功能都可能需要網路連線;沒網路時,它們的功能大概只剩下防止你桌上的紙不會被風吹走。
想要有離線時依然好用的手機,你需要安裝自由的作業系統以及使用可離線使用的自由軟體 Apps,請參閱「去 Google 化的手機」及「我目前用什麼(軟體及服務篇)」文章。
電腦作業系統
至於電腦部份,當然,如果你的電腦沒有掛掉的話,你可以繼續使用原有的作業系統。但如果它出問題,你想要重灌系統?很抱歉,現在的 macOS 和 Windows 都需要網路連線才可以安裝了。(至少,對一般人來說是這樣。如果你很用力研究的話,也許可以找到「神秘的方式」繞過網路檢查。)
(macOS:沒有網路我要怎麼監控你?不給裝!)
所以,你需要一個即使離線也可以安裝的作業系統。以一般使用者而言,我目前最推薦的是 Linux Mint;即使只用預設的安裝檔,它也至少可以讓你有一個基本可用的系統。
但如果你想要安裝檔直接預載好想要的軟體,你可以用 Cubic 這個工具來自製 Linux 安裝媒體。我 自己就有做一個,我把常用的軟體、中文輸入法(這超重要,預設的安裝檔沒有內含中文輸入法)、瀏覽器、編曲軟體、AI 工具、遊戲、模擬器等等全部都內建進 ISO 安裝檔裡面。以後只要用同一個 USB 碟,就可以離線安裝到任何電腦,一安裝好就直接擁有全部我需要的軟體,不需再連上網路下載任何東西。
參考資料
你一定要裝 Kiwix。
Kiwix 是一個自由的離線瀏覽器,它可以讓你在沒有網路的情況下使用各種網路內容。它的資料庫提供了超多有用的東西可以下載,包含維基百科、各種技術文件(像是 Stack Overflow 和 Arch Wiki)、教育資源、TED 演講、生存知識、各種書籍等等,下載後就可以離線使用。Kiwix 的介面簡單易用,操作起來就跟平常用瀏覽器沒什麼兩樣。
我建議你至少要下載中文和英文的完整版 Wikipedia,加起來只要 100 多 GB 而已,對於現在的硬碟根本不算什麼;出國旅行時放一份在筆電裡,既省流量又快速,就像隨身攜帶了一個不需要網路的小型圖書館,就算是在飛行中也可以維基百科!
(Kiwix 執行起來的樣子,就像一般的瀏覽器一樣。)
離線地圖
最推薦的是 Organic Maps。手機和電腦版都有,可以下載任何國家的離線地圖,畫面漂亮(我甚至覺得比 Google Maps 還好看)。
功能的話,除了沒有餐廳評價這一點不如線上地圖之外,其他的功能——像是搜尋、標記地點、規劃路線、等高線功能等等——完全都沒少。
我手機裡總是存著全台灣的離線地圖;如果是要出國旅遊時,我也會事先把要去的地區地圖下載好。這樣即使沒網路也還是能找到路,比總是需要依賴 Google Maps 來得安心多了!而且 Organic Maps 不會像 Google 一樣跟蹤你或收集你的個人資料。
(Organic Maps 的 Linux 版長這樣子;所有資訊都離線可用、超快速!)
工作檔案、私人文件備份
你工作需要的所有檔案、私人文件、證件掃描等等,都存在雲端嗎?不要這樣啊!你需要至少也存 1~2 份在自己的離線裝置上。
現在的硬碟和記憶卡容量都很大、也很便宜,多買幾個也不會讓你破產。如果檔案真的很多很大,那麼可以考慮用 NAS。簡單來說,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就是一台專門用來存檔案,直接接在家中私有網路的小型電腦,就像是你自己私人的雲端一樣。
影片 、音樂、Podcasts
在 YouTube 上看到了喜歡的影片、MV 或好聽的音樂?趁你還看得到它們時,用 yt-dlp
把整個頻道下載回來吧!
yt-dlp
是一個強大的終端機工具,可以下載 YouTube 及其他許多影音平台的影片。使用方式很簡單,只要在終端機輸入 yt-dlp 頻道網址
就搞定了。例如,想要下載整個好和弦頻道的話,只需要打:
yt-dlp https://www.youtube.com/@nicechordwiwi/videos
現在就去下載整個好和弦頻道吧!雖然你離線看我的影片,並不會增加我在 YouTube 的觀看數,但那不重要;我更希望你能隨時隨地、不受打擾地看我的影片,即使未來網路中斷了,還是能繼續學習音樂理論。
Podcast 也可以用 yt-dlp
下載,只要貼上 RSS 網址,它就會自動解析出所有聲音檔並且下載。例如,想要下載完整的《好檸檬 Podcast》,只要輸入:
yt-dlp http://feeds.libsyn.com/291014/rss
這樣子,全部 170 集的好檸檬 Podcast 就都存在你的硬碟裡了;即使到了世界末日,你依然有我和檸檬卷的陪伴!
記得,網路上的東西「不會永遠存在」。平台可能突然關閉、影片可能遇到版權問題、創作者也可能主動移除內容;看到喜歡的東西就趁早下載,存在自己的硬碟裡才安心!
書、有聲書
我建議永遠只買紙本實體書、別買電子書;除非那本電子書是由作者直接發售,而你可以直接拿到無 DRM 的檔案。
電子書銷售平台有可能會無預警把書籍下架、修改,讓你在離線時難以使用、或甚至直接從你的裝置中把書「偷走」(請見以下延伸閱讀)。很可惜地,我自己的「NiceChord 好和弦」書的電子版發行權並不在我手上,我沒辦法提供無 DRM 的版本;所以如果你需要我的書,就買紙本版吧!
延伸閱讀(懶得讀的話,重點在文章最下面的註腳)
Amazon 移除了 Kindle 電子書的下載及備份功能(The Verge)1
Amazon 從 Kindle 刪除了《1984》(NPR)2
高中生控告 Amazon 從 Kindle 刪除《1984》(NCAC.org)3
有聲書也是一樣的道理。千萬別在像是 Audible 這樣的平台買有聲書,因為你必須透過專有、封閉的 App 才能聽它,而且無法轉換成別的格式,也無法自行備份保存。一旦他們的政策改變、倒閉,或不再支援你的裝置,你的「藏書」可能就人間蒸發了。
線上課程
我建議你避免購買所有「無法下載影片」的線上課程,基於跟前面一樣的原因。
很可惜地,大部分的線上課程平台都沒有提供影片下載;不能下載並離線觀看的課程,不能算是你真正擁有的課程,你只不過是暫時被賦予「雲端觀看權」這種虛無飄渺的東西而已。
我自己出品的《鋼琴技巧急診室》、《即興幼幼班》和《好和弦家庭號大包裝》課程,都可以讓你把完整檔案下載到自己的電腦上,而且絕對沒有那該死的 DRM!這才叫做是「買下了」課程,而不是付了錢之後卻只能被綁在特定平台上觀看,還要擔心哪一天課程會不會突然不見。
(小秘訣:有些看似不能下載的影片,其實還是可以下載的。搜尋看看「HLS Downloader Github」這個關鍵字,也許可以找到一些神秘的工具。)
網站
用 wget
這個終端機工具,可以把整個網站下載下來。
以我自己的網站 NiceChord.com 為例,如果想完整備份,包含圖片和聲音檔,可以用這個指令:
wget --mirror --convert-links --page-requisites --no-parent https://nicechord.com
以上指令的意思是:
wget
是工具的名字--mirror
完整複製--convert-links
把連結轉成相對路徑,所以離線瀏覽時可以正常運作--page-requisites
也下載網頁需要的其他檔案,例如 CSS、JavaScript、圖片等等--no-parent
避免下載到 NiceChord.com 以外的東西
執行後,你的 電腦上就會出現一個「nicechord.com」資料夾,裡面就會有整個網站的內容了!用瀏覽器打開資料夾中的 index.html 檔案,就可以離線瀏覽,大部分的內容應該都可以正常顯示。
你不需要「雲端」
大科技公司一定超討厭這樣的文章,因為他們希望使用者全部「電腦白痴化」,最好不要懂這些。畢竟如果大家都學會了離線使用自己的裝置,誰還要每個月付錢訂閱他們的雲端服務呢?
如果你年紀比較輕,你可能沒發現這個事實:大科技公司們的商業模式,就是把 20 年前口袋裡的 PDA 直接可以離線使用的功能——看書、做筆記、看影片、聽音樂、編輯文件、GPS 導航、玩遊戲等等——通通搬到 5,000 公里外的「雲端」(又稱「別人的電腦」),然後每個月跟你收費,讓你「租用」你早就已經花錢買下來的東西。
拜託,現在的手機和筆電,比起 20 年前強大數萬倍,卻連最基本的功能都要靠遠在美國的伺服器才能運作?
這些公司最害怕的,就是那些能夠獨立思考、不受他們控制的使用者(尤其是會寫部落格的那種)。別被他們灌輸「沒有雲端服務,數位生活就會崩潰」的謊言;事實是,幾乎所有主流的「雲端服務」,都有功能相當、甚至更優秀的自由軟體方案。
那些就算海纜斷了也能繼續優雅地使用手機和電腦的人,才是真正的數位達人。
(在海纜斷掉之前,考慮購買好和弦的即興和鋼琴技巧課程吧,這樣斷網時就不怕無聊囉!)
Footnotes
-
Amazon 在 2025 年 2 月 26 日取消了網站上「下載並通過 USB 傳輸」的功能,使得用戶無法把購買的電子書下載到電腦上進行備份或轉換格式,也無法轉換到其他閱讀器。 ↩
-
當 Amazon 發現自己在未擁有版權的情況下就向 Kindle 使用者販售了 George Orwell 的小說《1984》後,直接「隔空」從已購買用戶的設備中刪除了這本書。 ↩
-
17 歲高中生 Justin Gawronski 和加州 Kindle 使用者 Antoine J. Bruguier 對 Amazon 提起了集體訴訟,指控 Amazon 無權遠端刪除他們設備上已購買的書籍。訴訟代表律師 Jay Edelson 表示,Amazon 的行為就像是入侵銀行帳戶一樣不當,引發了關於「電子書所有權」和「遠端審查」的擔憂。 ↩
貼文即投票
喜歡的候選人,我們用選票支持;喜歡的餐廳,我們用消費表態它;認同的好產品,我們用錢包下架它。這些都是我們熟悉的「投票」方式。
但你有沒有想過,當你在大型社群平台上發文、按讚、觀看、分享時,其實也是一種「投票」?而且,這一票可能對未來的生活影響更深遠。
你正在塑造怎樣的未來?
我們選擇在哪裡分享內容,就是在支持某種價值觀和生態系統。
當你在大型社群媒體上發布精心拍攝的早餐照片的同時,你也在幫忙塑造一個「人人都需要尋求平台演算法認同」的未來。
在這樣的未來,成功是由演算法定義的,什麼是「事實」、誰應該有聲量、獲得關注,也都由演算法(及控制它的主人)掌控。
這跟你非常有關
你可能會想:「這跟我有什麼關係?我只是個普通使用者,又不是網紅,也不靠網路賺錢。我每天發發文不行嗎?」
這就是科技巨頭們希望你有的思想。當你完全依賴平台分享生活點滴時,也在無形中迫使關心你的人必須依賴平台獲得你的訊息。當 所有人都認為這「無關緊要」、「沒差」時,平台的力量就會不斷擴張。
但我想讓你知道,這跟你(以及你的下一代)真的非常有關。想像這樣的未來:
- 當你想要在網路上宣傳活動,平台卻不讓你的貼文被看到(除非你付出大筆金錢)
- 當你想把想法傳達給世界,卻因為不符合平台的政治立場而被壓抑
- 當你經營的小企業必須日復一日發布數十則限時動態,才能換來一丁點互動
- 當你為了讓觀看數字好看一點,必須花錢買機器人流量來灌水
- 當你的粉絲抖內支持你,卻要被平台抽成 50%
當這一切發生時(其實已經正在發生了不是嗎?),我們不能怨天尤人,因為這都是現在覺得「沒差」的我們一手造成的。每一個「這跟我沒關係」的想法,累積起來就造就了平台壟斷的世界。
看穿這一切
別忘記,平台不會關心「你」的需求和價值觀,它只對自己的獲利感興趣;而這兩者常常是相互衝突的。
平台總是用「爆紅」的夢來誘惑你,讓你免費為它打工、創造內容、出賣靈魂、被監控、把作品困在平台中,同時讓觀眾被它綁架。
為了更好的未來,你要看穿這一切。反抗它。
你應該有自己的網站。停止當網路佃農。
在自己的網站寫作,就是「投票」給一個言論自由、創作者不被剝削的世界。鼓勵身邊的人也這樣 做,十年後我們就可以有更好的世界。
你的這一票,比你想像的更重要。
(話說回來,你能看到這篇文章本身就證明你已經投出了正確的一票——你來到了一個沒有計數器、沒有演算法、沒有廣告追蹤的獨立網站閱讀文章。你超棒!歡迎你用 RSS 訂閱我,這樣你就不會漏掉新的文章囉!謝謝你!)
(如果你自己也有部落格,歡迎寫信到 wiwi.blog@fastmail.com 跟我分享,讓我也可以用 RSS 訂閱你。)
不被觀測的生活
身為鋼琴老師,我常常聽到學生跟我講類似這樣的話:
「我平常在家真的都彈得很順的!可是只要一錄影╱錄音╱有人在旁邊看,就會一直彈錯。」
除了用「會緊張」來解釋這個現象之外,量子力學理論也告訴我們,光是「觀測」這個行為,本身就會改變被觀測的事物。就像薛丁格的貓,牠同時是活的也是死的——直到你打開盒子看為止。
活在社群媒體上的感覺不也是這樣嗎?一邊吃著早餐,一邊思考用該用什麼角度觀測自己吃早餐;一邊旅行,一邊計算如何拍出另人羨慕的 vlog;連發呆的時候,都想要把「放空」變成一個文青的限動。一邊過生活,一邊扮演著自己的「觀測者」 ,這個行為本身就讓生活變得不自然。
在停止使用社群媒體,不再分享每一刻之後,我反而感到一種舒服的優越感。沒有他人的觀察(檸檬卷除外,她是我生活的唯一一個觀眾),我可以用最自然的方式過生活,不用為了「這早餐好醜沒辦法 PO 文」這種事情而煩惱。
沒人知道我現在在哪裡、做什麼;就像薛丁格的貓一樣,我現在可能在耍廢看動畫打電動、可能在運動、可能在認真工作、也可能出國玩了,而我沒有義務向全世界報告。(不過想也知道,我在耍廢的可能性比較大啦)
這篇貼文的矛盾之處在於,我現在正透過這篇文章觀測著自己「不被觀測的生活」,並向全世界報告,同時還希望讀者能觀測到我這個不被觀測的樣子。不過,至少我沒有附上我剛剛吃的早餐照片。
(話說回來,在練琴的時候放台攝影機拍自己,其實是很好的練習方式。不只可以讓自己習慣演出的緊張感,也可以回放檢討自己的技巧缺失。)
16 種時態
- Simple Present Tense(簡單現在式):
我吃蛋餅。
I eat danbing.
- Present Continuous Tense(現在進行式):
我正在吃蛋餅。
I am eating danbing.
- Present Perfect Tense(現在完成式):
我吃完了蛋餅。
I have eaten danbing.
- Present Perfect Continuous Tense(現在完成進行式):
我一直在吃蛋餅。
I have been eating danbing.
- Simple Past Tense(簡單過去式):
我吃了蛋餅。
I ate danbing.
- Past Continuous Tense(過去進行式):
我那時候正在吃蛋餅。
I was eating danbing then.
- Past Perfect Tense(過去完成式):
我那時候已經吃完了蛋餅。
I had already eaten danbing by then.
- Past Perfect Continuous Tense(過去完成進行式):
我那時候一直在吃蛋餅。
I had been eating danbing at that time.
- Simple Future Tense(簡單未來式):
我會吃到蛋餅的。
I will eat danbing.
- Future Continuous Tense(未來進行式):
我將會吃著蛋餅。
I will be eating danbing.
- Future Perfect Tense(未來完成式):
我在那之前會吃到蛋餅。
I will have eaten danbing by then.
- Future Perfect Continuous Tense(未來完成進行式):
我一直到那時候都會吃著蛋餅。
I will have been eating danbing until then.
- Past Future Tense(過去未來式):
如果⋯⋯,我就會吃蛋餅。
If..., I would eat danbing.
- Past Future Continuous Tense(過去未來進行式):
要不是因為⋯⋯,我現在就正在吃著蛋餅。
If it weren't for..., I would be eating danbing now.
- Past Future Perfect Tense(過去未來完成式):
我那時可以吃蛋餅,但我沒有。
I could have eaten danbing then, but I didn't.
- Past Future Perfect Continuous Tense(過去未來完成進行式):
要不是因為⋯⋯,我一直都會吃蛋餅。
If it weren't for..., I would have been eating danbing all along.
記事本訂閱制
你以為買了 Windows 就能完整使用所有內建的應用程式嗎?那你就太天真了!
根據 PC World 的最新報導,Windows 內建的兩個經典工具——「記事本」和「小畫家」,即將有部份功能被設為付費訂閱制!
"There's some bad news for Windows users who want to use all of the built-in features of the operating system and its integrated apps. Going forward, Microsoft is restricting features in two iconic apps, which you’ll need to unlock with a paid subscription."
(對想使用 Windows 系統以及「所有」內建功能的使用者來說,有些壞消息。接下來,微軟將限制兩款經典應用程式的某些功能,你需要付費訂閱才能解鎖這些功能。)
付費解鎖的藝術
在記事本和小畫家中,想使用以下功能,將需要每個月 10 美元(或年付 100 美元)的 Microsoft 365 訂閱:
- 用 AI 重寫選取的文字
- 用 AI 產生不同格式、語氣的文字
- 用 AI 縮短或延伸選取的文字
- 用 AI 產生圖片
雖然不付費仍然可以打開記事本和小畫家,但許多功能會「灰掉」(grayed out)——也就是「看得到,但不能點」的意思。
我覺得,在系統內建工具搞訂閱制(而且還是在基本到不行的功能),真的是既荒謬又沒品的行為。讓我猜猜,下一個要收費的會是什麼呢?
- ✅ 拼字檢查?(每月付 5 美金,就不用怕打錯字囉)
- 🔆 螢幕亮度調整按鈕?(每月付 5 美金,晚上就不用被螢幕亮瞎了)
- ➗ 計算機?(解鎖專業版「除法」按鈕,只要每月 5 美金)
- ↩️ Ctrl+Z 復原功能?(畢竟,時光機這麼先進的技術,算你每月 5 美金而已多便宜呀)
- 📂 或者是,得花錢能可以在桌面建立新資料夾?(每個資料夾,每月只要 1 美金)
電腦白痴 = 肥羊
而且,現在的電腦早就強大到可以執行離線 AI 了。只要有一點點基本的電腦技巧、會用一點終端機,你就可以有自由、免費、強大的 AI 在自己的電腦上執行;不論是要把文字怎麼重寫,還是產生各種母湯的圖片都沒問題。完全不需要付月費,甚至連網路連線都不用!
微軟、蘋果和其他科技巨頭正在依賴大眾的「電腦白痴化」來榨取財富。他們希望你永遠不要學習如何自己解決問題,只要每個月一直掏錢出來就好。今天是記事本和小畫家、明天可能就蔓延到你電腦裡的每一個按鈕。
嘔吐
今天我要跟你分享我個人的私密小故事。
我從很小的時候,就有一個看到各種「我覺得噁心的東西」就會嘔吐的病。例如,我上幼稚園的時候,只要看見同學吃粉條或冬粉掉到桌上、鼻涕流出來了一點點,或是洗手槽的排水口被頭髮堵塞等等,我就會沒有辦法控制地想要嘔吐。
(我知道:隨時會嘔吐的我,其實比粉條、鼻涕和堵塞的排水口更噁心。)
印象中,當時我父母還帶我去做了各種身體檢查,還懷疑我有自閉症之類的;檢查都顯示一切正常。畢竟,像我這 種看到冬粉就會想嘔吐的病例,醫生們可能還沒有學會如何處置。
這個問題在我小學一年級和二年級時(當時我讀的是普通班)依然存在,我應該造成了超級多人的困擾。
但奇妙的事情發生在我在三年級時考上後埔國小音樂班之後!自從 1994 年踏進後埔國小,開始我的音樂班生活的那一刻起,我的「嘔吐症」從此就好了!
現在的我,可以輕鬆地赤手把卡在排水口的頭髮拉出來,也可以吃粉條和冬粉(雖然我還是不太喜歡冬粉),看到別人流鼻涕時也完全不會覺得噁心!這一切,都要感謝後埔國小音樂班!
所以,如果你的小孩也有類似的嘔吐問題,別急著去醫院,也許他需要的是只是一張音樂班的入學通知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