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搖曳露營🏕️

·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近終於看完《搖曳露營△》(ゆるキャン△)第三季了!這個系列絕對穩坐我心目中的最愛動畫 TOP 5。每次看它都有一種溫柔地被療癒的感覺。

這是一部描述一群高中女生去露營的動畫,劇情節奏超慢、一點都不曲折,沒有魔法、打鬥、時光穿越、拯救世界的情節,甚至連戀愛成份都沒有(好啦,嚴格說起來好像有微百合)。

它也可能是史上最無法被暴雷的動畫了(劇透:她們又去露營了!這次她們煮了超好吃的火鍋!),你可以形容它就真的是幾個高中女生去露營的「虛擬 vlog」而已,誰想得到這會這麼好看!

不嗨很好啊!

《搖曳露營△》讓我很喜歡的一點,是關於它對內向者的描寫。

一般來說,這種校園社團劇都會有一個內向、有社交恐懼的主角(例如像是《孤獨搖滾》裡的後藤一里);然後這個主角會被一群外向的朋友影響,逐漸地融入大家,並且發光發熱。就好像內向角色是「需要被救贖」的對象,最後要變成外向才是成功一樣。

但是《搖曳露營△》卻沒有這樣寫。其中一個主角志摩凜就是個性冷靜、話很少、很不嗨的那種;她喜歡獨自露營,一個人的時光對她來說是享受,而不是問題。另一個外向的主角各務原撫子,雖然會熱情邀約凜跟大家一起活動,但也不會硬要凜變嗨,而是很自然地讓她用自己的步調跟大家相處。

後來雙方都受到了對方的感染。原本內向的凜受到了其他人熱情的感動,開始覺得大家一起露營也很開心;原本外向、喜歡團體生活的撫子,也發現了獨處的美好。

如何使用科技

《搖曳露營△》是現代人應該如何使用手機的完美示範!

角色們在戶外活動時也會手機拍照、看地圖、分享位置,甚至在半夜獨處時傳訊息給好朋友聊個天。但你「絕對不會」看到的是她們一群人一起相處時,有任何人低頭滑著手機。

在第一季第五集,凜在孤獨山獨自露營時,做了一碗培根義大利湯麵;做完的第一件事不是花半小時修圖傳到 Instagram 上炫耀,而是單純地把照片傳給好朋友撫子分享!我知道這本該是再正常也不過的舉動,但這種不被觀測的生活態度,其實已經越來越稀有了。

(凜拍了湯麵照片傳給撫子)

整部動畫沒有任何人到了任何地方「打卡」或是「發限動」。科技是幫助她們生活的工具,而不是生活的重心。

比大人更懂得生活

《搖曳露營△》裡的主角都只是高中生,卻比 99.9% 的大人更懂得生活。

她們會為了看日出而凌晨爬起來,因為一碗簡單的咖喱杯麵感到滿足,甚至因為櫻花開得太美而驚呼。一起露營時,早起幫隊友泡杯熱可可;獨自露營時,跟遠方的好朋友交換星空的照片。

她們從日常小事中獲得快樂的能力超級驚人——不花大錢,不追求社群媒體認同,尊重彼此的步調,善用科技卻不被科技綁架……如果你正在尋找「如何好好活著」的指南,可能沒有比《搖曳露營△》更好的教材了。

(凜跟撫子在櫻花下一起喝熱可可)

好好看,大推!

如果以上的分享讓你有點想看的話,目前《搖曳露營△》的全部三季都可以在 YouTube 上看到(第一季第二季第三季)。但提醒你,網路上的東西不會永遠存在,不想之後失去它的話,你知道應該怎麼做

你是數位韭菜嗎?

·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有沒有發現自己常常一滑手機就是三小時,一打開網購 App 就噴掉半個月薪水,總是對每天看到的貼文和新聞感到生氣,或是明明已經訂了五個串流平台卻還是覺得「少了這一個就看不到最新影集」?

這些都是你正在不知不覺變成「數位韭菜」的徵兆!

🌱 什麼是「韭菜」跟「割韭菜」?

根據維基百科,「韭菜」最初被用來形容在股市被大戶欺壓的散戶;因為韭菜耐寒、不容易死,割了又會長出來,所以可以反覆一直割,它們也不會有怨言。

這個比喻逐漸延伸,現在「割韭菜」也用來描述那些擁有資訊優勢的人,利用資訊落差或資訊不對等來剝削一般民眾。

不要慌張,只要能到認知到自己正在變成韭菜,情況就還有救!以下是一系列可以常常自我檢查的問題,幫助你在這險惡的數位社會中,保持清醒和自主。

👀 當看到任何內容時,問自己:

  • 「這內容背後隱藏著什麼政治立場或商業利益?」
  • 「為什麼我會看到這個?是誰想要我看到這個?是我自己想要看到這個的嗎?」
  • 「我看到這個對我有好處嗎?沒有的話,那是對誰有好處?」
  • 「我看到的是完整的故事嗎?還是被刻意剪裁、意圖帶風向的片段?」
  • 「看到這個讓我有什麼情緒?是誰想要我產生這個情緒?」
  • 「如果我用不同的管道或語言搜尋同一件事,結果會不會完全不一樣?」

🛍️ 當想要買東西時,問自己:

  • 「我真的需要這個嗎?還是我被廣告、網紅、社群洗腦了?」
  • 「我是真的想要用這個產品,還是我想要藉此尋求身份認同?」
  • 「它如果壞了,我能自己修或找人修嗎?還是只能乖乖買新的?」
  • 「它需要 App 或雲端服務才能運作嗎?如果服務停止了怎麼辦?」
  • 「買二手的是不是也可以達到相同目的?」

💲 關於訂閱服務,問自己:

  • 「我到底訂閱了什麼?我知道嗎?」
  • 「以我這個月的用量來說,值得花這個價錢訂閱它嗎?」
  • 「我真的需要這個服務嗎?還是只是覺得取消很麻煩?」
  • 「難道這服務沒有一次性付費的替代方案嗎?為什麼我要一直付錢?」
  • 「這服務刻意設計得讓我越來越依賴它,越來越難脫身嗎?」

👁️ 關於隱私,問自己:

  • 「為什麼我要裝這個 App?用網頁版不行嗎?」
  • 「為什麼這個 App 需要這麼多權限?」
  • 「如果我的搜尋記錄外漏了,被貼在公開場合,對我來說會很糟嗎?」
  • 「這個免費服務為什麼能夠免費?它出賣了我的哪些資料?」
  • 「我是否在網路上公開了太多沒有必要的私人資訊?」
  • 「當使用條款出現時,我是否總是想都不想就按『同意』?」

👍 關於社群媒體,問自己:

  • 「如果把滑社群的時間用在其他事情上,我的生活會有什麼不同?」
  • 「那些讚和留言對我的現實生活有什麼實質意義?」
  • 「我會因為看到別人的生活而感到自卑或焦慮嗎?」
  • 「如果這個平台明天消失了,我到底會失去什麼?」
  • 「我把自己在網路上的存在,都託付給平台嗎?」
  • 「是我在使用這個平台,還是這個平台在使用我?」

⛓️ 關於被科技制約,問自己:

  • 「一天中我有多少時間是完全脫離手機的?」
  • 「當我感到無聊時,第一反應是做什麼?」
  • 「我是不是一聽到 App 跳通知就會馬上想要查看?」
  • 「科技是否讓我喪失了一些基本生活技能?(例如找路、原地坐著、專心讀一份文件、做簡單的心算等等)」
  • 「如果停電或斷網一週,我的生活會變得多困難?」

當個強韌的韭菜

雖然情況對我們一般人是不利的:大科技公司的力量龐大到連政府都難以制衡,他們的演算法比我們的意志力要強得多。

就算韭菜覺醒了,其實也很難完全避免被割,但至少我們可以不要當最好割的那一群;被割的當下要用力反擊,並且盡可能取得屬於自己的好處!

從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做起:用 RSS、用自由軟體用 Linux、減少使用社群媒體、不要看主流新聞、拒絕 DRM、不要安裝專有 Apps、支持獨立網站、架自己的網站……把這些融入到生活中,你就成為了一根強韌的韭菜!

騙點閱

·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如果你有在「主流平台」觀看各種內容,你一定經歷過這樣的情況:被一個超級聳動的標題吸引、迫不及待點進去,結果發現……裡面根本沒有什麼內容,只有一大堆廣告

這種「騙點閱」的手法大家都已經司空見慣了,總覺得只能默默忍受它;但隨著 AI 的進步,其實我們有機會終結這些網路垃圾!

「騙點閱」只對人類有效

騙點閱這一招對 AI 完全沒用,因為 AI 可以在一秒之內讀完整篇文章(或看完影片),然後不帶情緒地據實整理重點、給出適合的標題。

想像以後的瀏覽器,可以在你把滑鼠移到連結上、還沒按下去之前,就先跳出一個工具提示,讓你先「預覽」這篇文章的重點是什麼、值不值得花時間看。

以 2025 年 3 月 14 日,ETToday 的「熱門新聞」排行榜第一名為例,當你把滑鼠移上新聞標題時,我們的 AI 預覽小助手大概可以長得像是這樣子1

連結預覽進階版

或者,我們還可以把它做成進階版,在觀看內容之前先讓 AI 提供各種指標,像是:

  • 資訊密度:這文章或影片到底講了多少實質內容?
  • 情緒影響:這會讓你心情變好還是變差?
  • 立場:這內容的價值觀與你相符嗎?
  • 原創性:你已經在別處看過這個一百遍了嗎?
  • 可信度:內容有沒有可靠的來源支持?
  • 實用性:這資訊對你有幫助嗎?

以同一天(2025/03/14)的 ETToday 熱門新聞第二名為例,大概可以像是這樣子2

(看完這兩篇「熱門新聞」,就知道台灣主流媒體已經無法分辨「新聞」跟「八卦」的差異了。)

從技術上來看,把這樣的功能做成瀏覽器外掛應該不難實現。想像中就是當使用者把滑鼠停在某個連結上時,背景抓取網頁,然後用某種 HTML 轉 Markdown 工具提取文字,再送到本機執行的 Ollama API 就可以了?

我知道應該有一些軟體工程師會讀這個 blog(就是你,不要潛水了),有沒有人有興趣把它實作出來?

這可以讓網路更好!

如果這篇文章被發在 ETToday 或 LINE 新聞上,標題可能會寫成:「網友提出驚人創意!『這功能』將會顛覆整個媒體產業!第3點超令人震驚!」。但還好這裡是 Wiwi.Blog 我不用這樣寫,有沒有覺得獨立網站的空氣好清新呀?

我希望這樣的 AI 預覽工具趕快普及,讓那些靠騙點閱標題維生的「主流媒體」趕快倒一倒,各大平台的聳動標題和縮圖亂象也可以稍微獲得緩解。

我也很好奇:如果在點進一篇影片或文章之前,可以先「預覽」關於那篇影片或文章的資訊,你想知道什麼?有哪些指標會讓你願意點進去看?歡迎寫信到 wiwi.blog@fastmail.com 跟我分享;或是用更好的方式,寫在自己的 blog 上跟全世界分享!

Footnotes

  1. 新聞標題:「再挖家寧妹黑歷史『1句反咬Andy』分手內幕!網怒:真敢講」
    總結:網紅 Andy 和前女友家寧鬧翻了。他說她拿走他的錢,她的妹妹在網上說了些話。就這樣。
    建議:別浪費時間看這個。除非你熱愛看別人的 Threads 吵架截圖和網友「哇靠太扯」之類的回應,否則這新聞給你的資訊量跟一包沒有洋芋片的空包裝袋差不多。

  2. 新聞標題:「曾國城道歉了」
    總結:曾國城因評論童子役兒少性影像案件而遭批評,隨後發表道歉聲明,表示將來不再對不了解的事件做評論。
    資訊密度:2星 — 僅包含發言內容,缺乏背景與討論
    情緒影響:1星 — 涉及敏感議題,可能引起負面情緒
    立場:2星 — 對嚴重事件的討論過於輕描淡寫
    原創性:1星 — 典型名人道歉新聞,無獨特視角
    可信度:3星 — 引用當事人發言,但缺乏多方佐證
    實用性:0星 — 純娛樂八卦,對讀者生活無實質幫助
    底部註明:閱讀時間約30秒,資訊價值有限

david123

·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歡迎來到又一篇的真.宅男工具推坑文!今天我要告訴你,為什麼你需要從今天開始使用密碼管理器。

(錯過前兩篇了嗎:Markdown 篇終端機篇

密碼管理器是什麼?為什麼要用它?

密碼管理器是一個手機或電腦上的 App,功能是安全地收納所有的帳號密碼,並將它們加密起來。你只需要記得一個「主要密碼」就可以存取所有其他密碼。

至於你為什麼應該用密碼管理器,有幾個簡單的原因:

  1. 你的記憶力不好,連昨天早餐吃了什麼都不記得
  2. 因為第一點,所以你在每個網站都用一樣的密碼
  3. 而第二點超級危險;因為只要有一個網站的密碼被洩漏(這種事發生得比你想像得更頻繁),別人就可以到其他網站嘗試用相同的 E-mail 和密碼登入你的帳號

我要坦白,我以前就是那個在每個網站都用 david123 當密碼的人;當然不意外地,我之前有許多帳號被盜用了。這就像是你家裡每個門、你的辦公室、你的車和保險箱都可以用同一把鑰匙打開,然後還把鑰匙大方地掛在門外一樣。

KeePassXC

在所有密碼管理器當中,我目前最推薦的是 KeePassXC。它是可離線使用的跨平台自由軟體,也就是不依賴雲端、沒有廣告、沒有訂閱制,而且在 Linux/macOS/Windows 作業系統都可以執行。

KeePassXC 的介面長得像下面這樣子,非常直覺;就是一個簡單的表格,儲存著你所有的帳號密碼。

每當你要註冊一個新帳號的時候,你就用 KeePassXC 隨機產生一個超強的、你自己都記不住的密碼,然後把它存在裡面。KeePassXC 產生密碼時可以自訂長度,以及是否要包含大寫、小寫字母、數字、符號等等。

(KeePassXC 的密碼產生器畫面)

在電腦上,你還可以設定熱鍵(我都用 Ctrl+Super+Alt+Shift+P)或使用瀏覽器外掛來自動輸入密碼;所以當你要登入時,只要按下一個組合鍵就能迅速登入,不需要再複製貼上。

我有多台裝置怎麼辦?

雖然 KeePassXC 本身是完全離線的軟體,但你的密碼資料庫只是被儲存在一個加密的檔案中。這表示你可以自由複製、備份、同步這個密碼庫檔案,那麼當然也可以同時在多裝置之間共享:

  • 初學者的話,我覺得利用像是 Google Drive、Dropbox 等等的服務來同步就可以了;
  • 當然更好的選擇是使用 Syncthing 或是 NextCloud 這樣的自由軟體來同步。

因為密碼庫檔案本身是加密的,所以就算不小心檔案外流了也不用擔心;取得檔案的人,只要不知道你的「主要密碼」,是沒辦法對那個檔案做什麼的。

關於主要密碼的建議

因為「主要密碼」是所有其他密碼的保護者,所以它一定要夠強!我建議你用「非常長(至少 20 個字元)但好記」的字串當作主要密碼:

  • 像是 david123 就是一個很糟糕的主要密碼,駭客只要幾秒鐘就可以破解了。
  • my-cat-likes-to-sleep-on-my-keyboard-for-18-hours-a-day 就是一個好記又強的選擇。

小秘訣:絕對不要把主要密碼寫在紙上,或用明文存在電腦或手機裡。它應該只存在於你的大腦中!

今天就開始用!

今天花 10 分鐘設定密碼管理器,絕對比未來花在補救帳號被盜的 10 小時值得。千萬不要學以前的我到處 david123 啊!現在就去下載 KeePassXC 吧!

去新竹

·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天心血來潮,跟檸檬卷坐火車去新竹來個快閃遊。

火車上的生物觀察

在火車上,我注意到斜前方的乘客正全神貫注地刷著 TikTok。

如果你有看過這個 blog 的一些貼文(像這篇這篇這篇),應該不難知道我自己是超級討厭短影片的,尤其是 TikTok;但是「觀察別人刷短影片」倒是很有娛樂性,有一種小時候在自然課上觀察生物的感覺。

「小朋友們,看到那隻河馬了嗎?牠在做什麼?」
「大~便~!」
「沒錯!河馬大便的時候,會一邊用力甩尾巴,把大便噴得到處都是喔!」
「好帥~我也要當河馬!(把褲子脫掉)」

(這是新竹動物園的河馬,我們在場時牠沒有噴大便)

就好像是看河馬一樣,我觀察著斜前方這位現代人類的行為。

就在這時,火車離開車站,進入了一段沒有訊號的隧道。他正要往下滑到下一部短片,但因為沒有網路訊號,所以下一部短片讀取不出來,一直轉圈圈。

他迅速地切換到 LINE,草草地點了幾個訊息,幾秒後又迫不及待地切回 TikTok 嘗試再次往下滑;當然,結果還是繼續轉圈圈。但他還是不放棄,又連續往下滑了好幾次,然後盯著轉圈圈的畫面看,似乎想用眼神來增強網路訊號。

我心想:「難道他不知道出了隧道後,就會有訊號了嗎?」總之我覺得這個短影片上癮行為很有趣。

(我知道這段文字散發出了我因為不滑短影片而感到的自我優越感,我並沒有要掩飾這個感覺 XD)

新竹很好玩阿

新竹市立動物園雖然不大,但還是不錯玩,參觀起來相當輕鬆愜意。除了我跟檸檬卷之外,其他的遊客幾乎都是出來校外教學的幼稚園小朋友。

(老虎在後面黃色箭頭處,看得到嗎?我也看不太到)

狐獴區有一個透明罩設計,讓人類可以近距離被牠觀察。

(一隻正在觀察人類行為的狐獴)

玻璃博物館也不錯逛,早上都沒什麼人,所以裡面的志工一看到我們進去就很熱情地解說,並且講了很多冷笑話(「稻米的媽媽是誰?答案是『花』,因為『花生米』!」)。裡面有玻璃做的藝術品展覽,也有玻璃的歷史、科學等解說;紀念品區有不少真的很酷的玻璃製品,但我們沒買就是了。

(玻璃博物館展出的蝴蝶作品,比真的蝴蝶還要脆弱)

玻璃工坊樓上的咖啡廳「The Pool」也很舒服,檸檬卷說裡面的咖啡冰淇淋(Affogato)是她輩子吃過最好吃的。

(The Pool,地上擺著的是許多玻璃藝術品)

感謝 JR Lee 還特別因為我們的快閃行程放下工作,帶我們去了當地人才知道的好吃甜點店和巨城大魯閣玩!

(甜點店「一百種味道」,雖然我吃了兩種就飽了)

(感謝 JR 招待!)

吹蚊子

·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發現蚊子後,如果你用眼睛追蹤它,當它飛到陰暗角落或雜物多的地方,不是很容易就跟丟嗎?

小秘訣:如果大概知道蚊子躲在什麼區域,對那個區域用力吹氣!蚊子就會被你「強迫搬家」了!

當它重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就是一擊必殺的最佳時機!

(我家的電蚊拍壞掉,一直忘記去買新的;沒有電蚊拍超難打中蚊子!我剛才終於用這個方法殺死了一隻已經住在我家三天的大蚊子。)

盜版讓我損失了上億元

·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又一則關於盜版的新聞

這次是一個 37 歲的美國田納西州男子盜版了《蜘蛛人:無家日》等電影而面臨最高 15 年的刑期。美國司法部(Department of Justice)又搬出了那句老掉牙的經典台詞:

"Copies of Spider-Man: No Way Home were downloaded tens of millions of times, with an estimated loss to the copyright owner of tens of millions of dollars."

(《蜘蛛人:無家日》的檔案被下載了數千萬次,估計造成版權擁有者數千萬美元的損失。)

虛幻的「鉅額損失」

每次我看到這種說法,都忍不住想要吐槽;如果下載次數等於損失金額,那我早該在台北買下好幾棟豪宅了。

這種「盜版造成了鉅額損失」的計算方式,只不過是那些電影、唱片、軟體公司一廂情願的幻想。彷彿那些下載盜版的人,如果沒有盜版,就會乖乖掏出錢包進電影院或是訂閱你的串流服務。認清現實吧,那些使用盜版的人,從來就不是你的客戶!

好和弦的付費課程——像是《即興幼幼班》和《鋼琴技巧急診室》——在中國各影音平台、論壇或甚至拍賣網站,早就被盜版了至少數萬次到數十萬次;如果要把所有未經授權被搬運的 YouTube 影片一起算進去,這個數字就更大了。按照電影公司的邏輯,我也可以說這些盜版造成了我「數億台幣的損失」,但這樣說只是在騙自己而已。

別把正版用戶當小偷

我當然理解沒有人喜歡被盜版,但我更討厭大型媒體公司的那些不尊重正版用戶的作法。當電影、唱片、軟體公司用不公平的條款限制使用者、加入惱人的 DRM、硬要綁訂閱制等手段時,他們其實是在把自己的正版客戶推薦盜版的懷抱。

相較之下,我的課程從來不加任何 DRM 限制,一次購買就終身擁有,檔案可以在任何裝置上離線觀看,沒有煩人的廣告,也不會突然消失。我覺得這才是對待正版用戶的正確做法——給他們比盜版更好的體驗,而不是把他們當作小偷。

看到那些完全沒付出努力的人利用我的作品來獲利,我當然會很不爽。但我更願意這樣想:也許那些因為盜版而接觸到我課程的其中一些人,會覺得我的課程真正帶給他價值、感受到我的用心,因此在即使可以看到盜版的情況下依然選擇付費購買。這樣既可以直接支持到作者、減少佔人便宜的罪惡感,也可以拿到更高品質的原始檔案。

盜版的「免費宣傳」效應

回想以前的 DOS、Windows 3.1 和 Windows 95 時代,盜版滿天飛的情況在某種程度上也「幫助」了微軟提高市占率——因為大家都有(盜版的)Windows 可以用 ,Windows 就成了個人電腦的標準。也許那些在中國被盜版的好和弦影片和課程,無形中也為我打開了知名度?雖然這種「免費宣傳」不是我最希望的方式就是了。

如果你正在觀看好和弦的盜版課程,我不會生你的氣;但如果覺得內容對你有幫助,當經濟允許時請考慮購買一份正版吧!畢竟做課程真的很累,而且我還是需要用正版課程收入來買罐頭給我的貓吃。

不要說

·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是否曾經興奮地跟朋友分享你想做某件事,卻被他們七嘴八舌的意見澆了一頭冷水?那麼這篇貼文就是寫給你的。

不要說

如果你已經很確定要做某件事,也決定好了自己的做法,這時最好的策略就是——實際開始做之前,先不要告訴別人。

因為一旦別人知道了你的計畫,他們就會想要給你源源不絕的「寶貴意見」:「這樣不好吧?」、「我覺得你應該這樣做……」、「我朋友上次就是這樣失敗的……」。如果你不想被一大堆意見淹沒,不要說,直接先做了再說!

不只是生活中的小計畫,這個原則對於人生的重大決定也適用:

  • 「我大學該不該考音樂系?」
  • 「我應該搬去台北生活嗎?」
  • 「我應該跟她在一起╱分手嗎?」

你跟越多人講這些問題,收到的建議就會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多,最後連自己的直覺和願望都不見了。

不要問

我的建議是,不要習慣問別人「應該怎麼做」;自己的事情自己決定,決定了就直接做。除非你真正需要特定人士的專業建議,不然為了事情的順利推動,沒有必要到處跟別人分享、尋求意見。因為:

  1. 別人又不是你,他們怎麼知道怎樣對你最好?
  2. 如果你聽了他人的意見,然後事情變得很糟,他們也不會對你負責。(就像基金公司會說『投資總是有賺有賠』然後依然收走你的管理費)
  3. 如果你聽了他人的意見,然後事情變得很糟,你可能會暗自埋怨對方。(但這其實是你自己的責任)
  4. 如果你「不聽」對方的意見,然後事情變得很糟,他們就可以跟你放馬後炮:「你看吧,我早就告訴你了!」
  5. 如果你「不聽」一個親近的人的意見,他們可能會跟你生氣。
  6. 你可能會養成「做什麼決定前都需要問別人」的習慣,最後連早餐要吃什麼都無法決定。

別害怕親近的人(對年輕人來說,通常是父母)因為你的「擅自決定」生氣。許多事情,尤其是關於自己的決定,只要不會對別人造成重大影響,就直接先做沒關係,不要徵求同意;別人如果因此生氣的話就之後再溝通就好,畢竟如果別人要生氣,處理情緒的責任也不在你身上。

人生終究是自己要為自己負責的,每個決定的風險最終也都是自己在承擔。只是為了不讓父母生氣,而去選擇討厭的科系、工作或戀愛對象,是超級不值得的投資。

先斬後奏的藝術

Tim Ferriss 在《The 4-Hour Work Week》裡面寫:

Ask for Forgiveness, Not Permission.

If it isn't going to devastate those around you, try it and then justify it. People--whether parents, partners, or bosses--deny things on an emotional basis that they can learn to accept after the fact. If the potential damage is moderate or in any way reversible, don't give people the chance to say no. Most people are fast to stop you before you get started but hesitant to get in the way if you're moving. Get good at being a troublemaker and saying sorry when you really screw up.

求原諒,而不是允許

如果這件事不會對周圍的人造成重大傷害,那就先去做再說,事後再解釋就好。人們——無論是父母、伴侶還是老闆——常會基於情緒因素拒絕事情,但他們可以在事後學習接受它。如果可能造成的損害只是中等程度,或者是可以挽回的,那就不要給別人說不的機會。

大家都喜歡在你開始前就阻止你,但如果你已經開始做了,他們反而會猶豫要不要擋你的路。練習當個麻煩製造者吧,真的搞砸了再道歉就好。

(如果你不確定該不該採納我的意見……別管我說什麼,想做就去做就好了!欸不對,這樣的話,你就已經照我的意見做了。如果你照我的建議「不聽我的建議」,那麼你到底是聽了還是沒聽?)

如何除錯

·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許多鋼琴課裡,你可能會常聽到老師說這個句型:「你要________(填入某種動作),聲音才會________(填入某個形容詞)。」例如像:「你要把手指站好,聲音才會粒粒分明。」

這就好像是一個大廚跟學徒說「你要這樣握刀,切菜就會漂亮。」一樣令人困惑。

我想要知道為什麼啊!為什麼「手指站好」就能讓音色變得「粒粒分明」?難道鋼琴有長眼睛,知道我是用怎麼動作彈的嗎?

被跳過的中間

叫學生把「手指站好」,的確有可能得到「粒粒分明」的結果(如果運氣不錯的話)。但這樣的指導方式的問題在於:「手指站好」並不是造成「粒粒分明」的直接原因,它省略了中間一大串的因果關係。

比較合理的說法可能是:

當你把手指站好
→ 手用了肉比較薄的部位接觸到琴鍵
→ 這個部位比較硬、緩衝比較少
→ 手能在較短的距離把琴鍵撞下去,並且不跟隨琴鍵按到底
→ 琴鍵的初始速度夠快,依然能把琴槌拋出打到琴弦
→ 但因為琴鍵沒有完全按到底,所以制音器提起的時間較短、或甚至沒有完全提起
→ 琴弦的振動在比較短的時間之內被制音器停住
→ 人類的頭腦感覺這聲音聽起來比較「粒粒分明」

如果跳過了中間的脈絡,很容易造成學生陷入困境:

  • 學生執行最初的指令(手指站好),但也許姿勢有一點點誤差,得不到預期的效果(粒粒分明)
  • 因為不了解真正的原理,所以無從 debug(除錯),不知道怎麼調整
  • 詢問老師怎麼辦,得到的答案就是反覆練習最初的指令(「再更站好一點!」)
  • 無論如何反覆嘗試都沒有用,學生感到挫折、懷疑自己,決定放棄學習這個技巧

鋼琴只是一個機械裝置,它並不會因為你的「手指姿勢」而神奇地改變聲音的物理特性。要解決技巧問題,一定要理解從動作到結果之間的因果鏈。

正確的除錯方式

如果今天你打開電腦發現「網路連不上」,你通常不會直接下結論是「電腦壞了」。正確的 debug 方式是一步一步往回推:

  • 網路連不上 ← 是只有 NiceChord.com 連不上,還是所有網站都連不上?
  • 所有網站都連不上 ← 是只有這台裝置連不上嗎?換別的裝置試試看?
  • 所有裝置都連不上 ← 明明都有連到 WiFi 點,卻沒有網際網路?
  • WiFi 有連到但沒有網路 ← 看看路由器(Router)是否正常運作?
  • 發現路由器亮紅燈 ← 路由器沒收到網路訊號?
  • 為什麼路由器沒有網路訊號? ← 中華電信出問題了?還是我沒接好網路線?
  • 發現網路線鬆了 ← 把線接好,網路回來了!

回到一開始的鋼琴例子,比較好的思維可能會像是這樣:

  • 為什麼聲音不「粒粒分明」 ← 琴弦振動時間太長了
  • 為什麼琴弦振動時間太長 ← 制音器提起時間太長或完全提起
  • 為什麼制音器完全提起了 ← 我的手指跟隨琴鍵一路按到底,觸鍵時間太長
  • 為什麼手指跟隨了琴鍵按到底 ← 可能是用了手指較軟的部位接觸琴鍵
  • 為什麼接觸部位太軟 ← 我的手指角度可能不夠「站好」

這種「從結果開始,逐步往回推論」的方法,不只是可以解決 WiFi 或鋼琴技巧問題,在日常生活的各種面向都很好用!

(如果努力了很久,還是無法解開鋼琴技巧的因果鏈的話,試試看好和弦的《鋼琴技巧急診室》唷!)

瀕臨絕種的下載按鈕

·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在前幾天的文章中,建議你避免購買「無法下載影片」的線上課程(也就是絕大部份的線上課程)。但是,在可下載影片的課程平台比日本進口壓縮機還稀少1的 2025 年,到底還有哪裡可以買課程呢?

(請見註腳;這梗很老我知道。1

我推薦你一個,那就是「The Great Courses」(官網連結)。這絕對不是業配文喔!

這個賣教學影片的公司從 1990 年就已經存在了,以前叫做「The Teaching Company」。雖然現在它也跟上潮流提供訂閱制服務了,但難得的是,直到現在(2025 年),如果你在他們官網購買單個課程,依然可以下載完全無 DRM 的影片!

注意

2025-06-03 更新:最近他們網站改版後,把下載按鈕拿掉了!這下下載按鈕真的是瀕臨絕種了。還好我已經全部下載回來了,就跟你說看到喜歡的東西一定要馬上下載它吧!

(天啊!那是……下載按鈕嗎?按下去真的可以得到 .mp4 檔案?天啊~這不是幻覺吧?)

哇~我可以真正『擁有』我自己花錢『』的東西耶!好不可思議啊!」想想看,現代的我們竟然需要為這種基本權利感到驚訝!不覺得時代已經墮落到很荒謬的地步嗎?

有趣的是,這家 1990 年創立的公司不僅活下來了,而且還相當成功;根據維基百科,他們的年收入從 2000 年的 2,000 萬美元,到 2016 年已經成長到 1.5 億美元!這證明了尊重用戶、不 DRM、提供真正擁有權的商業模式是可行的。

我超推薦 Robert Greenberg 教授的課程,像是《How to Listen to and Understand Great Music》和《The 23 Greatest Solo Piano Works》都做得超棒;課程設計真的相當用心、有深度,一句廢話都沒有,拍攝跟收音都很專業。

他們課程的原價雖然是滿貴的,但如果你在特價的時候買是超級划算。我買了四堂 Greenberg 教授的課程,平均價格都只在美金 35 到 60 元之間而已,價值真的是比 99% 的台灣線上課程平台好太多了。

尊重正版使用者,不使用 DRM 的好課程絕對值得支持;就像好和弦的《即興幼幼班》和《鋼琴技巧急診室》值得你支持一樣。沒錯,這篇其實是好和弦的業配文,不是 The Great Courses 的。

(好和弦另外還有完全免費的鋼琴視譜基礎課程學鋼琴完全指南,和超級大量的音樂教學文章,都歡迎你使用!)

Footnotes

  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dNdfZUUeN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