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詞奪理的各種招式,一一破解
在跟別人討論事情的時候,不論是網路上還是實體,我們都常常會被各種詭辯技巧攻擊。你可能有過以下的經驗:
- 對方反駁你的觀點;你明明知道他的論點是不對的,但又說不出到底是怎麼樣不對。
- 被別人說服之後,後來才發現自己是被錯誤邏輯誤導了。
接下來我要分享一些常見的詭辯技巧,讓你遇到的時候可以馬上拆穿它們。或者,你要把它們使用在別人身上也可以。我會使用以下例句來示範:
「如果你是有彈鋼琴的人,應該要購買 Wiwi 的《鋼琴技巧急診室》課程。」
以下是這句話可能會遭到的詭辯回應,以及它們的分析。
人身攻擊、質疑動機
這個是網路上很多酸民喜歡使用的、低程度的辯論方法:逃避討論實際的問題,而是採用攻擊對方的身份和動機的方式來對話。
「你根本沒學過正統鋼琴,有什麼資格推薦課程?」(人身攻擊)
「你一定是 Wiwi 的員工吧? 不然怎麼會推薦這個課程?」(質疑動機)
這種質疑身份和動機的行為,在政治上很常見。例如說,當一個候選人提出「減少汽車廢氣污染」政策的時候,他接下來就會被踢爆「自己其實也開很不環保的車」,怎麼有資格講這個之類的。
但事實上,就算他個人開了不環保的車,也不該影響提出這個政策的正當性。
轉移話題
因為正面回應說不過別人,所以轉移注意力到另外一個不相關的話題。
「不知道耶!你聽說過最近很紅的《鋼琴大師》App 嗎?超好玩的!」
這招讓我想起之前 Apple 每次被質疑為什麼 iPhone 不用 USB Type-C 接頭時,他們就會在發表會上說:「我們的 iOS 有新的表情符號了喔!」
以偏概全
這招我覺得在日常對話也很常出現。就是使用某個特定的例子或是少數的情況,來做出整體的結論。
「我看了 Wiwi 的踩地雷遊戲影片,覺得還好。所以這鋼琴課程一定很爛。」
就像抽煙的人會說:「我阿公抽了一輩子菸,也是活到 90 幾歲!」;那些對炒股執迷不悟的人,也是會說:「我上次這樣就賺錢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