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我早點知道的人生智慧
《Excellent Advice For Living Wisdom I Wish I'd Known Earlier》(暫譯:我希望我早點知道的人生智慧)
作者:Kevin Kelly
Kevin Kelly 就是在 2008 年寫《1000 True Fans》(一千個真正的粉絲)這篇文的人,在當時社群媒體 前的「大眾媒體時代」應該算是很新的觀念;他的理論讓很多創作者意識到,其實可以不必迎合大眾市場的口味,只要專注經營「真正的粉絲」就可以了。
這本《Excellent Advice For Living Wisdom I Wish I'd Known Earlier》非常好讀,它都是一個一個獨立的建議,每一個都只有幾行而已,大概有好幾百個,大概一兩個小時就可以快速翻完了。
我覺得聽老人的建議真的是一個人生的捷徑(Kevin Kelly 是 1952 年出生的),因為很多人生的困難和問題,那些老人們都已經經歷過了,各種錯誤他們也犯過了。聽他們分享以前犯過的很笨的錯誤,就不用自己再去嘗試失敗一次,C/P 值非常高啊!
我記下了一些其中我覺得比較有趣的建議,來跟你分享一下。
當你被邀請去做未來的某件事時,問自己:「如果明天就要做這件事,我想做嗎?」並不是太多的事情能通過這種篩選機制。
這個我要解釋一下他背後的意思;這個建議是為了防止你過度答應事情,或者是答應了你根本就不想做的事情。
我自己就常常有這個經驗,以前常常會有人問我:「那個幾月幾號的時候,你可以來彈這個鋼琴伴奏嗎?」、或者是「幾月幾號的時候,你可以來演講,或是幫我們哪個哪個嗎?」
以前的我常常會沒有想太多就答應。結果就是在那件事情到來的前幾天,因為要準備那件事情忙到翻掉,然後後悔當初幹嘛要答應。
這個現象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規劃謬誤」。它是一種認知錯覺,是在說人在估計「未來任務」的完成時間時,傾向於過度樂觀,低估任務完成時間的一種現象。
你答應的那個事情時間越遠,越會發生這樣的「規劃謬誤」。人通常都會低估了未來的日期到來時,我們會有多忙; 或者高估了未來的時候,對這件事情的熱情。
問「如果這是明天的事情,我會做嗎?」是一種現實檢查,它可以強迫你判斷你對即將答應的事情的熱情,和你當前的工作量和優先順序。
如果想到明天就要做這個事情,讓我感到不愉快,就是一個訊息,表示我可能實際上並不想做或不該做,即使是在未來這個感覺也會存在。
當你借別人東西時,假裝你是在送他。所以如果物品被還回來了,你會感到驚訝且快樂。
(沒有什麼好解釋的)
在所有事情中(除了愛情),從脫身策略開始計畫。為結束做好準備,幾乎所有的事情開始都比退出來的更容易。
-
工作:隨便找到一個工作可能很容易,做了一段時間後想要退出很難。
-
投資:把錢丟進證券帳戶,全部買進股票 ETF 很容易;但是股票下跌的時候如果急用錢,要賠本賣掉很難。
-
關係:認識一個人很容易,但是從一個不健康的關係中退出很難。
-
借錢:把卡刷爆很容易,從卡債裡面跳出來很難。
-
習慣:開始抽煙可能很容易(我不知道,因為我沒有抽過),但戒菸很難。
-
網路服務:開始使用 Google Drive、iCloud、Evernote 很容易,跳出來真的他媽麻煩。我真的建議,如果你是剛開始使用筆記軟體、相簿、檔案同步服務的人,從最一開始就選擇自由軟體的解決方案,以後才不會被綁架跳不走。
在背後偷偷讚美別人,這會回報給你。
就跟在背後說別人壞話一樣,最後都會回到自己身上。
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而且只會越來越少。你用錢能得到的 最大杠桿是購買他人的時間。當你能夠的時候,把事情外包出去吧。
而且有些你很討厭的工作,外包的人也許可以做得很好,甚至做得很開心。例如,雖然你很討厭整理東西,但是如果是專業的整理師來整理,她可能會整得很有快感。
我覺得日常生活中最有感的外包,就是請人家來打掃,因為他們三小時之內就可以掃得很乾淨;如果是我自己掃,我可能掃一整天都沒辦法弄得這麼好。
當有人告訴你某件事有問題,他們通常是對的。當他們告訴你如何解決它時,他們通常是錯的。
我有一個鋼琴學生,她是一個媽媽,她的小孩也有學鋼琴(但不是我的學生)。
那個媽媽就說,她看她小孩彈鋼琴手型好像很怪,看起來扁扁平平的,問我是不是應該平常要提醒他要把手站好。
這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 媽媽覺得小孩彈鋼琴手型好像很怪,好像有問題,她通常是對的。
- 但是單純去叫他把「手指站好」,可能是錯的解決方式。因為手型看起來很扁的原因有很多種,不見得去把手表現得「站好一點」就可以解決問題。
所以這個建議是要告訴我們說,當別人批評你不好的時候,他通常是對的;但是當別人說,你應該要怎樣怎樣才對,就不一定要參考了,除非是你覺得很信任的人。
站在另一個角度想也是一樣。有時候我看一些網路上的各種作品,我馬上就可以說出「啊,這個做得不好!」。但是要做出這個「做得不好」的東西,其實常常也是很難的;如果今天換成我自己來做,搞不好我也做不出自己覺得好的東西。
每次跟別人接觸時,帶給他們一個好事;那麼,當你帶給他們一個問題時,他們會很高興看到你。
真的是有一些人,每次跟你聯絡的時候,都是要你幫他解決一個問題的(介紹工作給我當然不算)。
當你卡住的時候,先睡一覺。在你睡覺的時候叫你的潛意識去解決它,睡醒的時候就會有答案了。
(沒有什麼好解釋)
壞事可能會很快發生,但幾乎所有的好事都發生得很慢。
(沒有什麼好解釋)
選擇一件簡單的事情(幾乎任何事情)然後非常認真地對待它,就像它是世界上的唯一一件事情一樣。這樣做的話,幾乎任何事都能變成「很厲害的事」。
這個其實就是呼應 1,000 True Fans 的概念,不管是怎麼看似無意義的事情(例如說看著油漆乾),可能都會有人感興趣。用力把它發揚光大,變成一個市場的話,就可以用這件事情當作專業活下去。
你首先必須遵守規則,才能有效地打破規則。
寫曲子或是配和弦的時候就是這樣:要先很熟悉其他人都是怎麼寫,才可以故意打破規則寫出特別的東西。
如果一個遊戲的輸贏讓你太在意,就改變規則讓它更有趣,讓它變成一個新的遊戲。
這個一直都是我的作法。因為我超級討厭一大堆人競爭一個東西,一直互相比較、勾心鬥角的感覺。
例如古典音樂比賽,就是「大家都彈同樣的東西」一起競爭的遊戲。其實大部分的鋼琴比賽,都是在比誰失誤比較少、臨場表現比較穩定而已,壓力超大,就像「四月是你的謊言」裡面演的那樣子。
但是你也可以選擇不要玩這個遊戲。當大家都在比音樂比賽的時候,你可以選擇到街頭表演累積粉絲 ,或者是開一個 YouTube 頻道彈動漫音樂,或者是寫一些電腦程式解決其他音樂人的問題。
有很多遊戲可以玩,不用太計較其中一個遊戲的輸贏。
所有物品的自然狀態,都會變成「需要修理」。你擁有的物品最終會擁有你,千萬要謹慎選擇。
這個就是我到現在依然不買車的原因,因為我想像擁有一台車的麻煩,會遠遠大於擁有它的快樂。(除非我有一天搬到鄉下去)
不要為了吃有名的東西而排隊。它很少值得等待。
真的,我好像想不到任何經驗是在我排完長龍吃到之後,有「好值得喔」的感覺。
不要麻煩去抗爭舊的,直接建立新的就好了。
與其在一個公司、團體裡面奮鬥是改變一些事情,不如退出,建立一個新的東西。
接下來還有一些都是不太需要解釋的,我就列在下面:
- 永遠不要問別人是不是懷孕。讓他們自己告訴你。
- 你實際為某個東西付的錢可能是標價的兩倍,因為你要設定、學習、維護、修理它,然後當不用時還要把它處理掉,所有這些都是成本。
- 如果一個小朋友學習事情很掙扎、辛苦,首先要做的是:帶他去檢查視力。
- 買水管、延長線或梯子時,買一個比你認為需要的長度要長得多的,就會是剛剛好的長度。
- 不快樂來自於想要別人所擁有的。快樂來自於想要你已經擁有的。
- 注意當你心情很好時,旁邊的人是誰。花更多時間和他們在一起。
- 即使不說任何話,只要你仔細聆聽,人們會認為你很會聊天。
- 你人生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床上睡覺,另外有快要三分之一在椅子上坐著。值得投資在一張好床和一個好椅子上。